第150章德辉,我们长话短说(5.2k)
我只是要28卷的《mit辐射实验室系列》,你居然连雷达设计图纸都要连带着一起给我。
早知道你这么大方,我就直接找你要了,何必再找ibm绕这么大一个弯呢。
林燃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早就飞到华国,不知道华国得到这些技术能节约多少时间。
他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过于低估麦克纳马拉的好感度了。
对方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恐怕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林燃心想,现在知道也不晚,他得尽快把麦克纳马拉推荐给尼克松了。
麦克纳马拉作为象党成员,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和尼克松搭上线,他能在国防部从1960年一直干到1976年。
指不定还能爆出什么好东西来。
这种属于是会行走的宝箱啊,爆的东西又好,爆率又高。
林燃不是不愿意提供技术给华国,而是你提供给华国2020年的技术,这中间存在的60年代差,拿到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对当下的华国来说,雷达技术才开始起步,要赶上阿美莉卡50年代的水平,起码要等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了。
50年代初,苏俄方面提供了p-3、p-8、p-10等早期雷达给华国,是雷达不是技术,这些雷达都是米波,工作在vhf波段,几十至百兆赫兹,主要用于防空预警。
效果类似阿美莉卡40年代的scr-270,探测距离约100-200公里,但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
而到了中期,华国开始仿制p-12和p-15,一直到56年自主组装的522雷达建成,此时也就相当于阿美莉卡40年代初的水平。
而后续在漫长的时间里,华国在雷达技术上进展缓慢。
明年华国才试制成功腔体磁控管技术,这一技术是英格兰蒂萨德使团在1940年的时候给阿美莉卡分享的。
60年代末,雷达技术在微波领域取得突破,部分性能接近美国1940年代中期水平。
后续到七十年代之后开始慢慢引进法兰西和israel的雷达技术。
对当下的华国而言,能拿到这套资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好,我主要想着补补课,我在电气工程领域还是有太多要补课的地方了。
总感觉我对计算机的了解还不够深。
我还是有太多课要补。”林燃说。
麦克纳马拉连忙道:“教授,你还是太谦虚了。
如果你不懂计算机,那就没人懂了。
我非常清楚你参与之前的乔治敦项目是什么样,你参与后的乔治敦项目又是什么样。
教授,你是阿美莉卡最重要的学者,甚至冯·诺依曼都没有你重要。”
麦克纳马拉猛猛狂吹。
林燃点头道:“我希望也能为联邦做出和冯·诺依曼主任一样的贡献,帮助联邦赢得冷战最终的胜利。”
陈景润在纽约的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他既有纽约城市大学提供的奖学金,又通过了富布莱特项目,这里还有一笔奖学金。
在伦道夫公寓租了间房子,因为他是华裔数学系在读博士的缘故,还有额外的优惠,别人30美元一个月,他只需要20美元就够了。
纽约城市大学的数学系在皇后学院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部,离法拉盛的伦道夫公寓非常近,步行距离也就4到5公里左右。
骑自行车最多个二十分钟。
加上陈景润自己本身就是淡泊名利的人,对物质没有多高的追求,现在的薪水对于他在纽约生活那是绰绰有余。
隔三差五就去参加纽约数学家们举办的各种活动,跟着哈维·科恩参加数论研讨会。
他的天赋也逐渐焕发光芒。
来阿美莉卡之后围绕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已经通过了《数学新进展》的编辑审核,即将发表。
他也将成为又一位能够在四大数学期刊上独立发表文章的华裔数学家。
虽然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他后来成名的1+2,但是也是数论领域一次不算小的突破。
哈维·科恩说让他把结果再做的完善一点,争取三年之后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总会场做一次一个小时的汇报。
物质世界只能说不匮乏,精神世界那就是极大满足了。
在数学海洋里,从之前的偏老式数论方法,到现在的现代数论、拓扑和几何都有所涉猎。
陈景润的数学天赋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一直到4月份,他才跟着周元燊一起去深蓝展览馆参观。
这还是因为新闻大肆报道ibm的最新成果-巴别塔。
现在它不叫乔治敦翻译机器了,它有了新的名字:巴别塔。
白宫的官员在接受外界采访的时候,把它夸到天上去了,称之为阿美莉卡迈向人工智能技术奇点的里程碑时刻。
国防部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宣称,这将大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让他们体会到教授所说人工智能协助人有多便利。
而ibm把巴别塔拉到技术方舟公开展览后,所有纽约市民都能个五美元体验一下技术方舟的翻译能力后,更是把巴别塔和人工智能推向了高潮。
陈景润终于坐不住了,在周元燊的力邀之下,两人一起去时代广场的技术方舟参观。
同为纽约数学界的年轻华人,二人关系不错。林燃那属于另一个次元去了。
当然陈景润去还有别的任务在身,那就是参观完之后写一份详细的报告。
“果然和报纸所说的一样,真是诡异的华丽啊。”周元燊感慨道。
周元燊和陈景润作为数学家,更能从线条中体会到几何的美感。
陈景润无奈道:“唯一的遗憾就是人有点多。”
目测望去,和世博会的热门场馆排队人数差不多,里里外外起码绕了有四圈。
本来热度逐渐消退下去的技术方舟,随着巴别塔的入住,热度又上来了。
“你不觉得它从里到外都是一种冰冷的未来感吗?”周元燊吐槽道。
在这个时空,后世无数科幻电影里的大反派都是ibm。
虽然没有直呼其名,但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暗示。
其中克莱因蓝和深黑的搭配更是成为了科幻作品的代表色。
很多科幻作家出版的小说,都选择用这样的搭配来表示自己的作品是科幻。
技术方舟建成五十周年的时候,avonbooks还专门用技术方舟第一批门票的设计概念,出版了一套五十年经典科幻作品系列。
除了书的名字不同外,其他清一色的深蓝加黑色线条。
这就是设计的影响力,横跨数十年经久不衰。
而此刻对于站在外面排队的陈景润和周元燊来说有点难熬。
因为队伍实在太长了。
“技术方舟”的外墙却如一块巨大的蓝色幕布,深邃的克莱因蓝与交错的黑线勾勒出几何图案,陈景润注视着,他总感觉这像是一台巨型机器的电路板。
不是因为报纸这样报道他才这样觉得,即便没看过报道,他也会这样觉得。
等了足足三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们进去参观了。
两人迈入大厅,迎面是幽暗的蓝光,墙上的展板诉说着ibm的技术发展史。
空气凉爽得近乎无菌。
深蓝在扇形观众厅,陈景润和周元燊观看了一场人类和“空气”的对弈。
周元燊吐槽道:“这人下的太臭了,纯纯臭棋篓子。
就这水平也敢来和深蓝对弈?
老实讲深蓝真的不厉害。
报纸上把它吹的多牛逼。
实际上我看了下,最多就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平。
早知道我就来买一张对弈券了。”
陈景润问:“我看报纸报道,说ibm的目标是把这面墙上的人类名字全部都给擦掉。”
他指了指面前右边密密麻麻的名字。
现在起码有数百个人在这面墙上留下了名字。
这也被媒体戏称为深蓝猎杀名单。
“你觉得有可能吗?”陈景润问道。
周元燊思索片刻后回答道:“从统计学的角度,机器早晚有一天能够下赢所有人类。
毕竟国际象棋用穷举法来说是能够算尽的。
机器越来越强大,而人类在计算上会出现波动,机器可不会。
但你说能不能做到,我倒是觉得难。”
陈景润觉得对方的话有点矛盾,
机器既然能够下赢所有人类,那为什么会难做到。
没等陈景润问,周元燊就看出了他眼里的疑惑:“我的意思是这些挑战者是会死亡的。
我记得纽约时报的报道有写过,能够在深蓝猎杀名单留下名字的人类年纪最大的都已经63岁了。
他如果七十岁去世的话,ibm就只有7年。
7年时间要造出能击败所有人类恐怕不太可能。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人去世之后,再把他从天堂或者地狱里拉出来再和深蓝对弈一局。
不过如果ibm能够做到这一点,那猎杀名单是不是猎杀完也就不重要了。”
周元燊调侃道。
还真和他说的一样,ibm想完成他们的目标,最大的限制其实是时间。
这场参观,机器赢了人。
这让满座的观众们表情各异,有开心的,觉得看到机器赢人很有意思,有失落的。
各种表情都有。
讨论声也是如此,有说这人太菜不如换他来,还有看不懂国际象棋,感慨怎么就输了的。
深蓝的存在,导致本来就火热的国际象棋在全阿美莉卡更火了。
在计算机诞生前,人类娱乐项目有限,棋类一直是重要娱乐项目之一。
而国际象棋此时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和象棋在华国相仿。
今年以来,全美范围内像国际象棋的教程、棋谱类书籍销量增长了超过2倍,国际象棋本身销量增长更是接近五倍。
看完这场表演后,陈景润怅然若失,“你说机器有可能在围棋上下赢人类吗?”
周元燊说:“现在不可能,未来有可能。
围棋可要比国际象棋复杂得多。”
走出扇形厅,然后就是后厅和观众厅拆掉之后,拼在一起的巴别塔展览区。
机器没什么特殊的,和扇形厅里的机器类似,都是黑箱,不过和扇形厅的不同,这里的核心区域用一座巨大的玻璃结构把“巴别塔”装在里面了。
机器高大威严,灯光闪烁,低沉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旁边深蓝色墙壁上用黑色字样写着: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也是人类与未来的对话。
“你想进去试试看吗?”周元燊问。
陈景润摇头,“我又不会俄语”,他可不想暴露自己会俄语的事情。
林燃可以大大方方暴露,他可不敢。
本身他的身份也很敏感。
周元燊说:“我也不会。”
他们只能凑到玻璃边上,看走进去的观众在机器面前输入俄语,然后一张翻译好之后的纸条弹出来。
观众在看完之后,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从嘴型上看,应该在说amazing。
除了这两个设施之外,因为技术方舟给ibm带来了巨大好处,所以他们对里面的布置进行了改造,还添加了一个区域。
在展览馆深处,ibm又重新找库布里克来做了设计,通过一个由镜面和克莱因蓝构成的房间,黑线在镜中无限反射,形成迷宫般的视觉效果。
而所有参观者来到这个房间之后,都会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机械世界,渺小而迷失。
正是如此前卫的设计,如此丰富的内容,世界上最强的国际象棋程序,种种结合下来,ibm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声望。
过去阿美莉卡人提到科技企业,大家要么说贝尔电话,要么说通用电气,对于绝大部分民众,压根不知道ibm是什么。
毕竟之前ibm一直要么做军队生意,要么做大企业的生意。
民众是无感的。
而这种形象的攀升,已经反哺到了ibm的市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已经翻了一倍。
大型企业、高校和政府的订单像雪片一样涌来。
从需求层面来说,当下的ibm就是六十年之后的英伟达。
都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然很多ibm的机器,卖到欧洲之后莫名其妙出现在了莫斯科。
就好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
国会已经有议员在呼吁,为避免莫斯科方面获得ibm计算机,要连带着禁止ibm出售给欧洲企业了。
技术太先进也是一种错。
甚至连定价昂贵,每个月租赁费用100万美元的深蓝都有企业想租。
迪士尼想租。
迪士尼乐园想要给科技区域增加科技感。
此时的迪士尼同时包括了明日世界和monsanto未来之家两个科技领域。
明日世界55年开幕,这个游乐项目通过大型环形屏幕模拟太空旅行。
游客坐在模拟的火箭舱内,观看地球逐渐远去、月球逐渐靠近的画面。
使用了多台投影仪同步播放电影,配合座椅震动和音效,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
而未来之家则是一座全塑料的现代化住宅,展示了大量自动化的家居设备。
迪士尼的高管在纽约见识到了技术方舟和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凋敝的剧院巨大反差后,觉得他们也该引进深蓝,哪怕ibm给深蓝标了100万美元一个月的天文数字。
这个数字是租金,不卖只租。
迪士尼方面也觉得值得。
今天的参观结束后,陈景润没有多开心,因为他从深蓝和巴别塔感受到,也许教授所说的技术奇点不是在开玩笑,技术奇点真的有一天会到来。
甚至比所有人以为的都要来的更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祖国要怎么办?
陈景润可不是那种此间乐,不思蜀的人。
越是在纽约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他越能感觉到华国和阿美莉卡之间的差距,越为华国而感到担忧。
尤其在技术奇点观念被林燃提出,并且又是深蓝,又是巴别塔,在阿美莉卡民间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技术奇点是有可能的。
谁先达到,谁会形成前所未有的优势,直接为冷战胜负一锤定音。
人工智能才是冷战胜负手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而且学历越高,越是学者越会这样认为。
当然华人也不是没好处,因为有林燃的存在,华人在阿美莉卡的生存空间要比历史里好上不少。
但华人的好处不是华国的好处,陈景润实在想不到,华国要如何能够在这场技术奇点争夺战中取胜。
也就是他不知道,华国有着全世界最好的计算机,比后面所有加起来还要更好。
他要是知道就不会这么担心了。
陈景润甚至萌生出自己要从事计算机研究,然后再回国的想法。
数论固然好,几何也很妙,若为祖国故,二者皆可抛。
陈景润带着为万里之外祖国担忧的情绪进入了梦乡,一直到两点钟,房间的电话突然响起。
“铃铃铃~铃铃铃~”
陈景润被惊醒,他连忙起身,还没想好是谁打来的电话,睡眼惺忪接起就听到:
“景润。”
一下他就惊醒了。
“我是白马。”
陈景润感觉浑身都在战栗。
“我在cuny你的办公室等你,悄悄来,动静小点。”
陈景润这下彻底醒了。
从未如此清醒过。
这声音是如此熟悉,都不需要对方说,他曾经在三年前的香江,听过这个声音给他传授无数知识和带来无数惊喜,或者惊吓。
今天,在纽约,惊吓又来了。
来不及多想,陈景润匆匆把衣服往身上套,也不管3月夜晚的纽约天气依然寒冷。
他一边出门,一边心想自己看到的所有报纸,教授都不在纽约啊。
现在也不是什么假期。
教授不应该还在红石基地或者华盛顿吗?
来不及想这么多了。
走进纽约城市大学数学系的大办公室,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他的工位上。
陈景润一时间有些激动,不知道要说什么。
不过压根用不着他说,林燃已经开口了:
“德辉,这么晚喊你过来实在不好意思,不过情况紧急,我们长话短说。”
(本章完)
我只是要28卷的《mit辐射实验室系列》,你居然连雷达设计图纸都要连带着一起给我。
早知道你这么大方,我就直接找你要了,何必再找ibm绕这么大一个弯呢。
林燃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早就飞到华国,不知道华国得到这些技术能节约多少时间。
他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过于低估麦克纳马拉的好感度了。
对方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恐怕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林燃心想,现在知道也不晚,他得尽快把麦克纳马拉推荐给尼克松了。
麦克纳马拉作为象党成员,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和尼克松搭上线,他能在国防部从1960年一直干到1976年。
指不定还能爆出什么好东西来。
这种属于是会行走的宝箱啊,爆的东西又好,爆率又高。
林燃不是不愿意提供技术给华国,而是你提供给华国2020年的技术,这中间存在的60年代差,拿到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对当下的华国来说,雷达技术才开始起步,要赶上阿美莉卡50年代的水平,起码要等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了。
50年代初,苏俄方面提供了p-3、p-8、p-10等早期雷达给华国,是雷达不是技术,这些雷达都是米波,工作在vhf波段,几十至百兆赫兹,主要用于防空预警。
效果类似阿美莉卡40年代的scr-270,探测距离约100-200公里,但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
而到了中期,华国开始仿制p-12和p-15,一直到56年自主组装的522雷达建成,此时也就相当于阿美莉卡40年代初的水平。
而后续在漫长的时间里,华国在雷达技术上进展缓慢。
明年华国才试制成功腔体磁控管技术,这一技术是英格兰蒂萨德使团在1940年的时候给阿美莉卡分享的。
60年代末,雷达技术在微波领域取得突破,部分性能接近美国1940年代中期水平。
后续到七十年代之后开始慢慢引进法兰西和israel的雷达技术。
对当下的华国而言,能拿到这套资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好,我主要想着补补课,我在电气工程领域还是有太多要补课的地方了。
总感觉我对计算机的了解还不够深。
我还是有太多课要补。”林燃说。
麦克纳马拉连忙道:“教授,你还是太谦虚了。
如果你不懂计算机,那就没人懂了。
我非常清楚你参与之前的乔治敦项目是什么样,你参与后的乔治敦项目又是什么样。
教授,你是阿美莉卡最重要的学者,甚至冯·诺依曼都没有你重要。”
麦克纳马拉猛猛狂吹。
林燃点头道:“我希望也能为联邦做出和冯·诺依曼主任一样的贡献,帮助联邦赢得冷战最终的胜利。”
陈景润在纽约的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他既有纽约城市大学提供的奖学金,又通过了富布莱特项目,这里还有一笔奖学金。
在伦道夫公寓租了间房子,因为他是华裔数学系在读博士的缘故,还有额外的优惠,别人30美元一个月,他只需要20美元就够了。
纽约城市大学的数学系在皇后学院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部,离法拉盛的伦道夫公寓非常近,步行距离也就4到5公里左右。
骑自行车最多个二十分钟。
加上陈景润自己本身就是淡泊名利的人,对物质没有多高的追求,现在的薪水对于他在纽约生活那是绰绰有余。
隔三差五就去参加纽约数学家们举办的各种活动,跟着哈维·科恩参加数论研讨会。
他的天赋也逐渐焕发光芒。
来阿美莉卡之后围绕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已经通过了《数学新进展》的编辑审核,即将发表。
他也将成为又一位能够在四大数学期刊上独立发表文章的华裔数学家。
虽然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他后来成名的1+2,但是也是数论领域一次不算小的突破。
哈维·科恩说让他把结果再做的完善一点,争取三年之后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总会场做一次一个小时的汇报。
物质世界只能说不匮乏,精神世界那就是极大满足了。
在数学海洋里,从之前的偏老式数论方法,到现在的现代数论、拓扑和几何都有所涉猎。
陈景润的数学天赋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一直到4月份,他才跟着周元燊一起去深蓝展览馆参观。
这还是因为新闻大肆报道ibm的最新成果-巴别塔。
现在它不叫乔治敦翻译机器了,它有了新的名字:巴别塔。
白宫的官员在接受外界采访的时候,把它夸到天上去了,称之为阿美莉卡迈向人工智能技术奇点的里程碑时刻。
国防部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宣称,这将大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让他们体会到教授所说人工智能协助人有多便利。
而ibm把巴别塔拉到技术方舟公开展览后,所有纽约市民都能个五美元体验一下技术方舟的翻译能力后,更是把巴别塔和人工智能推向了高潮。
陈景润终于坐不住了,在周元燊的力邀之下,两人一起去时代广场的技术方舟参观。
同为纽约数学界的年轻华人,二人关系不错。林燃那属于另一个次元去了。
当然陈景润去还有别的任务在身,那就是参观完之后写一份详细的报告。
“果然和报纸所说的一样,真是诡异的华丽啊。”周元燊感慨道。
周元燊和陈景润作为数学家,更能从线条中体会到几何的美感。
陈景润无奈道:“唯一的遗憾就是人有点多。”
目测望去,和世博会的热门场馆排队人数差不多,里里外外起码绕了有四圈。
本来热度逐渐消退下去的技术方舟,随着巴别塔的入住,热度又上来了。
“你不觉得它从里到外都是一种冰冷的未来感吗?”周元燊吐槽道。
在这个时空,后世无数科幻电影里的大反派都是ibm。
虽然没有直呼其名,但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暗示。
其中克莱因蓝和深黑的搭配更是成为了科幻作品的代表色。
很多科幻作家出版的小说,都选择用这样的搭配来表示自己的作品是科幻。
技术方舟建成五十周年的时候,avonbooks还专门用技术方舟第一批门票的设计概念,出版了一套五十年经典科幻作品系列。
除了书的名字不同外,其他清一色的深蓝加黑色线条。
这就是设计的影响力,横跨数十年经久不衰。
而此刻对于站在外面排队的陈景润和周元燊来说有点难熬。
因为队伍实在太长了。
“技术方舟”的外墙却如一块巨大的蓝色幕布,深邃的克莱因蓝与交错的黑线勾勒出几何图案,陈景润注视着,他总感觉这像是一台巨型机器的电路板。
不是因为报纸这样报道他才这样觉得,即便没看过报道,他也会这样觉得。
等了足足三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们进去参观了。
两人迈入大厅,迎面是幽暗的蓝光,墙上的展板诉说着ibm的技术发展史。
空气凉爽得近乎无菌。
深蓝在扇形观众厅,陈景润和周元燊观看了一场人类和“空气”的对弈。
周元燊吐槽道:“这人下的太臭了,纯纯臭棋篓子。
就这水平也敢来和深蓝对弈?
老实讲深蓝真的不厉害。
报纸上把它吹的多牛逼。
实际上我看了下,最多就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平。
早知道我就来买一张对弈券了。”
陈景润问:“我看报纸报道,说ibm的目标是把这面墙上的人类名字全部都给擦掉。”
他指了指面前右边密密麻麻的名字。
现在起码有数百个人在这面墙上留下了名字。
这也被媒体戏称为深蓝猎杀名单。
“你觉得有可能吗?”陈景润问道。
周元燊思索片刻后回答道:“从统计学的角度,机器早晚有一天能够下赢所有人类。
毕竟国际象棋用穷举法来说是能够算尽的。
机器越来越强大,而人类在计算上会出现波动,机器可不会。
但你说能不能做到,我倒是觉得难。”
陈景润觉得对方的话有点矛盾,
机器既然能够下赢所有人类,那为什么会难做到。
没等陈景润问,周元燊就看出了他眼里的疑惑:“我的意思是这些挑战者是会死亡的。
我记得纽约时报的报道有写过,能够在深蓝猎杀名单留下名字的人类年纪最大的都已经63岁了。
他如果七十岁去世的话,ibm就只有7年。
7年时间要造出能击败所有人类恐怕不太可能。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人去世之后,再把他从天堂或者地狱里拉出来再和深蓝对弈一局。
不过如果ibm能够做到这一点,那猎杀名单是不是猎杀完也就不重要了。”
周元燊调侃道。
还真和他说的一样,ibm想完成他们的目标,最大的限制其实是时间。
这场参观,机器赢了人。
这让满座的观众们表情各异,有开心的,觉得看到机器赢人很有意思,有失落的。
各种表情都有。
讨论声也是如此,有说这人太菜不如换他来,还有看不懂国际象棋,感慨怎么就输了的。
深蓝的存在,导致本来就火热的国际象棋在全阿美莉卡更火了。
在计算机诞生前,人类娱乐项目有限,棋类一直是重要娱乐项目之一。
而国际象棋此时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和象棋在华国相仿。
今年以来,全美范围内像国际象棋的教程、棋谱类书籍销量增长了超过2倍,国际象棋本身销量增长更是接近五倍。
看完这场表演后,陈景润怅然若失,“你说机器有可能在围棋上下赢人类吗?”
周元燊说:“现在不可能,未来有可能。
围棋可要比国际象棋复杂得多。”
走出扇形厅,然后就是后厅和观众厅拆掉之后,拼在一起的巴别塔展览区。
机器没什么特殊的,和扇形厅里的机器类似,都是黑箱,不过和扇形厅的不同,这里的核心区域用一座巨大的玻璃结构把“巴别塔”装在里面了。
机器高大威严,灯光闪烁,低沉的嗡嗡声不绝于耳。
旁边深蓝色墙壁上用黑色字样写着: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也是人类与未来的对话。
“你想进去试试看吗?”周元燊问。
陈景润摇头,“我又不会俄语”,他可不想暴露自己会俄语的事情。
林燃可以大大方方暴露,他可不敢。
本身他的身份也很敏感。
周元燊说:“我也不会。”
他们只能凑到玻璃边上,看走进去的观众在机器面前输入俄语,然后一张翻译好之后的纸条弹出来。
观众在看完之后,脸上露出惊叹的表情,从嘴型上看,应该在说amazing。
除了这两个设施之外,因为技术方舟给ibm带来了巨大好处,所以他们对里面的布置进行了改造,还添加了一个区域。
在展览馆深处,ibm又重新找库布里克来做了设计,通过一个由镜面和克莱因蓝构成的房间,黑线在镜中无限反射,形成迷宫般的视觉效果。
而所有参观者来到这个房间之后,都会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机械世界,渺小而迷失。
正是如此前卫的设计,如此丰富的内容,世界上最强的国际象棋程序,种种结合下来,ibm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声望。
过去阿美莉卡人提到科技企业,大家要么说贝尔电话,要么说通用电气,对于绝大部分民众,压根不知道ibm是什么。
毕竟之前ibm一直要么做军队生意,要么做大企业的生意。
民众是无感的。
而这种形象的攀升,已经反哺到了ibm的市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已经翻了一倍。
大型企业、高校和政府的订单像雪片一样涌来。
从需求层面来说,当下的ibm就是六十年之后的英伟达。
都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然很多ibm的机器,卖到欧洲之后莫名其妙出现在了莫斯科。
就好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
国会已经有议员在呼吁,为避免莫斯科方面获得ibm计算机,要连带着禁止ibm出售给欧洲企业了。
技术太先进也是一种错。
甚至连定价昂贵,每个月租赁费用100万美元的深蓝都有企业想租。
迪士尼想租。
迪士尼乐园想要给科技区域增加科技感。
此时的迪士尼同时包括了明日世界和monsanto未来之家两个科技领域。
明日世界55年开幕,这个游乐项目通过大型环形屏幕模拟太空旅行。
游客坐在模拟的火箭舱内,观看地球逐渐远去、月球逐渐靠近的画面。
使用了多台投影仪同步播放电影,配合座椅震动和音效,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
而未来之家则是一座全塑料的现代化住宅,展示了大量自动化的家居设备。
迪士尼的高管在纽约见识到了技术方舟和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凋敝的剧院巨大反差后,觉得他们也该引进深蓝,哪怕ibm给深蓝标了100万美元一个月的天文数字。
这个数字是租金,不卖只租。
迪士尼方面也觉得值得。
今天的参观结束后,陈景润没有多开心,因为他从深蓝和巴别塔感受到,也许教授所说的技术奇点不是在开玩笑,技术奇点真的有一天会到来。
甚至比所有人以为的都要来的更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的祖国要怎么办?
陈景润可不是那种此间乐,不思蜀的人。
越是在纽约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他越能感觉到华国和阿美莉卡之间的差距,越为华国而感到担忧。
尤其在技术奇点观念被林燃提出,并且又是深蓝,又是巴别塔,在阿美莉卡民间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技术奇点是有可能的。
谁先达到,谁会形成前所未有的优势,直接为冷战胜负一锤定音。
人工智能才是冷战胜负手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而且学历越高,越是学者越会这样认为。
当然华人也不是没好处,因为有林燃的存在,华人在阿美莉卡的生存空间要比历史里好上不少。
但华人的好处不是华国的好处,陈景润实在想不到,华国要如何能够在这场技术奇点争夺战中取胜。
也就是他不知道,华国有着全世界最好的计算机,比后面所有加起来还要更好。
他要是知道就不会这么担心了。
陈景润甚至萌生出自己要从事计算机研究,然后再回国的想法。
数论固然好,几何也很妙,若为祖国故,二者皆可抛。
陈景润带着为万里之外祖国担忧的情绪进入了梦乡,一直到两点钟,房间的电话突然响起。
“铃铃铃~铃铃铃~”
陈景润被惊醒,他连忙起身,还没想好是谁打来的电话,睡眼惺忪接起就听到:
“景润。”
一下他就惊醒了。
“我是白马。”
陈景润感觉浑身都在战栗。
“我在cuny你的办公室等你,悄悄来,动静小点。”
陈景润这下彻底醒了。
从未如此清醒过。
这声音是如此熟悉,都不需要对方说,他曾经在三年前的香江,听过这个声音给他传授无数知识和带来无数惊喜,或者惊吓。
今天,在纽约,惊吓又来了。
来不及多想,陈景润匆匆把衣服往身上套,也不管3月夜晚的纽约天气依然寒冷。
他一边出门,一边心想自己看到的所有报纸,教授都不在纽约啊。
现在也不是什么假期。
教授不应该还在红石基地或者华盛顿吗?
来不及想这么多了。
走进纽约城市大学数学系的大办公室,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他的工位上。
陈景润一时间有些激动,不知道要说什么。
不过压根用不着他说,林燃已经开口了:
“德辉,这么晚喊你过来实在不好意思,不过情况紧急,我们长话短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