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赎清
日入(17:15~18:00),河东市夯土长街的喧哗尚未散尽,暮色已染红旗亭的陶瓦。
郭解背靠漆器肆的木柱,指节叩在青铜柝残件上,声波震颤如蜂鸣。
贾信立于市楼飞檐下,鎏金柝五声连响,震得檐角铜铃叮当乱颤。
二十郡兵执戟封死街口,戟头麻布浸透桐油,火把光影中,青石路面上“河东市”的篆刻界碑忽明忽暗。
“少府考工室铸柝传讯,本为边关示警,却成你戕害百姓的凶器!”郭解声震长街,反手以柝器重叩漆坊门板。
门板髹朱漆、嵌螺钿,乃按《盐铁论》所载“一杯棬用百人之力”的豪奢之物,此刻却成共鸣之器。
三缓两急的敲击暗合《周礼·春官》十二律吕中的“蕤宾”调,市楼檐角的青铜马銮铃应声共振,鎏金柝“咔”地绽开蛛网裂痕。
贾信踉跄撞翻身后案几,漆耳杯滚落长阶,榉木胎上“河一工官”的针刻铭文在火光中一闪即逝。
“放弩!”贾信嘶吼劈下令旗。
郡兵蹶张弩手踞守旗亭二楼,弩臂烙着“建元三年河东工官”字样。
此等三石强弩按《厩律》当存武库,却赫然现于市井。
卫广自布肆翻出,钩镶倒刺锁住两名郡兵胫甲,镶板“河南工官”铭文映着火光明灭。
郭解趁机掷出短剑,剑锋穿透桐油浸染的“酒”字布幌,火焰沿市旗麻绳窜向粮铺檐角,惊起栖鸦乱飞。
“泼水!”贾信铜钺指向粮铺陶瓮。
郡兵掀翻粟米瓮,黄粱混着井水倾泻如瀑,却不知漆坊梁木遍涂生漆。
此物见水黏稠,反助火势。
三名郡兵裋褐沾火,哀嚎着滚入排水明沟,惊起沟中鼠群窜逃,撞翻沟边鱼贩的苇篓,活鱼在青石板上拍尾挣扎。
郭解率县卒突入敌阵,错金剑锋专挑筒袖铠腋下皮缀,此乃《六韬·军用》载“甲之隙在液(腋)”之要诀。
一郡兵挥戟刺来,戟枝形如满城汉墓出土的“卜”字形铁戟。
郭解侧身闪过,剑尖顺戟柲疾削,盐水蚀脆的柲杆应声而断,戟头扎入肉肆砧板,惊得屠夫缩进案底。
卫广劈断粮车辔绳,受惊的挽马拖着粟袋冲散戟阵。
麻袋崩裂,粟粒混着碎石泻地。
郭解预先所布,碎石棱角在暮色中泛着青黑冷光。
一郡兵长戟刺穿腌菜陶瓮,芥末酸汁溅入双目,县卒趁机以钩镶绞住戟杆,反手将其掼向漆器肆门扉。
门扉轰然洞开,露出内藏的三连弩。
形制与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弩机相似,弩臂却刻“长安工官”字样。
郭解瞳孔骤缩:“私调京师武备,贾信你当真要反!”
贾信亲兵推出五辆辎车结阵,辕木包铁处用淬火法硬化,车轮碾过粟粒打滑,竟在夯土路上犁出深痕。
郭解暴喝一声,县卒掀翻漆器肆的彩绘屏风,露出其后预置的楯车。
此车仿“堙车”改制,蒙以生牛皮、浸三日卤水,寻常箭簇难透。
两车相撞,包铁辕木迸出火星,漆器残片如蝶纷飞。
一郡兵屯长突从肉肆跃出,环首刀直取卫广后心。
刀身“卅湅”铭文森然。
卫广旋身以钩镶格挡,镶板卡住刀背猛推,郡兵手腕撞上鱼肆铜秤,环首刀坠入杀鱼盆中。
郭解剑锋顺势划过其筒袖铠领口,露出内衬麻布上的黥印。
竟是“城旦舂”刑徒标识!
“贾信以刑徒充郡兵!”卫广长啸声穿暮色。
市楼上的弩手闻讯一滞,箭雨稍歇。
郭解趁机掷出缴获的蹶张弩,弩臂“建元三年”烙文正对贾信:“使君私调武库重器,按《贼律》当弃市!”贾信面色铁青,铜钺劈断栏杆:“杀!片甲不留!”
西南街口火把如龙。
郡兵援军撞开市门,包铁木盾结龟甲阵推进。
郭解率县卒退入铁器坊,坊内悬着的环首刀叮当相击。
河东市廛腾起烟尘,郡兵铁戟的寒光,在旗亭檐角铜铃下忽明忽暗。
贾信亲率的郡兵结成鱼丽阵,前什十人执戟突进,戟枝形如卜。
后什弩手踞守粮铺二楼,弩臂“建元三年河东工官”烙文森然。
郭解背抵漆器肆门柱,剑锋扫过夯土墙上的市籍告示。
帛面“河东市令”的朱批已被烟火熏得焦黑。
“散!”
五伍县卒应声裂入街巷。
漆器肆内,卫广拽倒螺钿漆架,素纱纨帛缠住当先两名郡兵。
一伍长挥环首刀劈开罗縠,刀刃水波纹在暮色中泛冷,却被郭解错金剑锁住腋下皮缀。
剑格“轵县工官”铭文压着伍长赤绶:“私调武库三石弩,按律该斩!”
布匹翻卷间,三伍郡兵踩中陶蒺藜。
碎陶片以鱼胶黏合,形如满城汉墓铁蒺藜。
惨叫声未绝,浸油的蜀锦已被火折点燃,火舌顺着《墨子》火攻篇记载的脂胶之法窜成火墙。
粮铺檐下的铜钲骤响,一屯长率百人推来包铁粮车。
粟袋垒成的壁垒撞向县卒,郭解劈断“河东市籴”漆匾,匾额砸落惊得挽马扬蹄。
粟粒混着棱石泻地。
碎石锋刃依居延汉简“棱石陷骑”之法打磨。
马蹄打滑,粮车轰然撞塌陶器肆土墙。
未售的钟鼎壶碎片飞溅如雨,一什长挥戟刺来,戟杆盐水蚀痕处被卫广钩镶锁住,反掼向腌菜石缸。
缸破卤溅,什长裋褐遇盐板结,县卒蹶张弩已抵其胸:“这‘建元二年’弩机,也是贾信给你的?”
贾信在旗亭劈断晷针,三队郡兵列锥形阵压来。
前队蒙皮木盾浸过生漆,中队丈二长矟架于盾隙,后队大黄弩的牛筋弦绷如满月。
阵中牙旗高悬九斿,却露破绽。
郭解剑指旗影:“七斿僭九,你当诸吕之祸么!”
声浪震得檐角铜马铃乱颤,牙旗应声而斜。
牲畜栏惊马冲阵,卫广扬手洒出药铺雄黄粉。
郡兵盾阵自乱,郭解率残卒退至肉肆,斩断缰绳的牛羊顶翻长矟阵。
一屯长持戟欲退,被郭解截断后路:“临阵脱逃者,按《军法》当斩!”
最后的暮光沉入市门时,贾信亲率本队杀至。
五百郡兵分五屯合围,前屯戟阵封街,左屯弩手踞瓦,右屯持盾推进,后屯长矟如林,中屯簇拥的戎车上,太守铜钺劈开烟尘。
郭解劈碎药铺陶瓮,乌头粉随风弥散,郡兵掩目呛咳之际,卫广带人推倒铁器坊淬火槽。
盐水漫过夯土路,蚀穿青石板缝,戎车轮毂陷地三寸。
暮色如血,河东市廛的夯土长街在火光中扭曲如炼狱。
郭解剑锋掠过漆器肆门柱,碎漆飞溅间,贾信的鎏金柝裂纹已蔓延至握柄。
郡兵龟甲阵的包铁木盾撞开铁器坊门板,寒光凛凛的长矟从盾隙刺出,却见郭解反手拽倒檐下悬着的青铜马銮铃。
此物重逾数十斤,轰然砸碎盾阵,持盾郡兵胫骨尽折,哀嚎声撕开浓烟。
“使君私调武库三石弩,连弩机铭文都懒得改么?”卫广自粮铺梁上跃下,钩镶锁住一什长咽喉,镶板压出其裋褐内衬的“城旦舂”黥印。
郡兵阵型微乱,郭解趁机突至旗亭阶下,错金剑挑飞檐角铜铃,声浪震得贾信手中鎏金柝脱手而坠。
贾信踉跄扶住漆案,案上竹简哗啦散落。
竟是未焚尽的盐铁质剂,简端“输匈奴革甲二百领”的朱批赫然在目。
他抬袖欲遮,却被郭解剑尖抵住咽喉:“边关将士无甲可披,你却将武库革甲贩与匈奴!这一笔笔血债,使君夜里可曾惊醒?”
“尔等游侠懂得什么!”贾信目眦欲裂,铜钺劈向身后屏风,露出暗藏的鎏金虎符,“盐铁之利养兵百万,没有这些买卖,拿什么填军饷?拿什么修灵台?”
卫广冷笑掷出染血的“传马过所”文书:“军饷?上月潼关戍卒连粟粥都喝不上!你倒用盐车夹层给长安贵戚运金饼!”
帛面金粉簌簌而落,映出“未央厩丞”的私印。
贾信突然癫笑,眼角溅出血沫:“好个忠肝义胆的郭解!你杀豪强、劫盐车,靠的不也是私刑?今日杀我,明日天子便要杀你!”
郭解剑锋下压,血线顺着太守脖颈蜿蜒:“某是上计吏,就是要查出你等贪官污吏的龌龊,但你假太守印行匈奴之便。”
他猛然扯开贾信深衣,腰间“河一工官”的烙痕狰狞毕现,“按《贼律》,私通外敌当车裂!”
郡兵阵中忽起骚动。
一屯长暴喝挺戟,却被受惊的挽马撞翻在地马臀上“窦氏”烙印赫然入目。
众卒哗然:“窦氏的马怎会在市廛?”
“看来使君连窦氏都打点过了。”卫广揪起贾信发髻,迫其仰视漫天火星,“呵呵,为了钱居然勾结匈奴人?”
贾信浑身剧颤,嘶声如困兽:“你们懂什么……匈奴人要的不过是盐铁,却能换来大批战马!”
“谁忠谁奸,还未可知!”
铁器坊的地窖阴冷潮湿,火把的光晕在夯土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贾信被反绑在木桩上,深衣凌乱,玉带钩上的龟钮铜印已被郭解摘下,正与缴获的太守印绶比对纹路。
卫广手持算筹,面前摊开一卷素帛,墨迹未干的“赃钱簿”上已列数项:私盐利钱三百万、铁器赃钱四百万、马匹贩利二百万……
“使君,这一千万钱,够修几座灵台?”郭解将铜印按在贾信胸口,印面“河东太守”四字硌入皮肉。
贾信冷笑:“尔等游侠,也配问朝廷大计?”
卫广拨动算筹,冷冷道:“建元三年,河东郡上计簿载‘盐铁岁入五百万’,实际却逾千万。这多出的五百万,是修了灵台,还是填了窦氏的私库?”
“放肆!”贾信猛然挣扎,木桩吱嘎作响,“窦氏乃国之柱石,岂容尔等污蔑!”
郭解剑尖挑起贾信下颌:“柱石?柱石会私收郡守贿赂?会纵容你熔武库兵械?”
他抖开染血的“传马过所”文书,帛面“输长安金饼二百斤”的朱批刺目如血,“这些金饼,是给窦氏修宅第,还是养私兵?”
贾信额角渗出冷汗,却仍强撑:“本吏所为,皆为大汉社稷!盐铁之利若不集中,何以养兵百万?何以御匈奴于塞外?”
“养兵?”卫广冷笑掷出一枚榆荚钱,“上月潼关戍卒连粟粥都喝不上,你却用盐车夹层给长安贵戚运金饼!”
钱文“河东盐监”四字已被盐水蚀得模糊,边缘却多出一道錾痕。
正是窦氏私库的标记。
郭解逼近一步,剑锋抵住贾信咽喉:“使君可知,私藏千万钱,按《盗律》当弃市?若再加一条私通外戚,便是夷三族的大罪!”
贾信瞳孔骤缩,喉结滚动:“你……你敢动我?窦氏不会放过你!”
“窦氏?”郭解冷笑,“你以为窦婴会保你?他连亲侄子都能弃,何况你这区区郡守!”
地窖忽起阴风,火把明灭间,贾信的面色由青转白。
他盯着郭解手中的铜印,忽然嘶声大笑:“好!好!本吏认了!那一千万钱,藏在解池盐仓甲字窖,分十二窖埋于盐砖之下。金饼用鱼鳔胶封于陶瓮,瓮外裹生牛皮,浸盐水防腐。”
卫广迅速记录,算筹拨动声如急雨。
郭解却剑锋未松:“盐仓甲字窖?使君莫不是想引我们入瓮?”
贾信喘息着摇头:“本吏已是阶下囚,何必再耍样?只是……”
他忽然压低声音,“那些钱并非全归窦氏,还有一半是给……给……”
“给谁?”郭解剑尖下压。
贾信却猛然咬舌,血沫喷溅而出。
卫广急步上前捏住其下颌,却已迟了一步。
太守口中鲜血涌出!
“快说!另一半钱给谁!”郭解暴喝。
贾信目光涣散,唇边却扯出一丝诡笑:“你们……永远……不会知道……”
话音未落,吐出了半截舌头。
好狠。
贾信为了掩盖幕后的真相,不惜咬断舌头,变成一个哑巴。
卫广翻开贾信袖中暗袋,抖出一卷染血的素帛。
帛面绘着解池盐仓详图,甲字窖旁标注“金十二窖,每窖八十万钱”,另有小字:“输长安窦府六窖,余者存待。”
“待什么?”郭解皱眉。
卫广指向图末模糊的朱批:“似是一个‘王’字,但被盐水蚀去了半边。”
郭解冷笑:“管他是王是窦,这一千万钱,我们截定了!”
地窖外,暮色沉沉。
郭解将铜印收入怀中,剑锋映出最后一抹残阳。
卫广收起算筹,低声道:“解池盐仓距此三十里,今夜便可动手。”
“不急。”郭解望向长安方向,“先让窦氏的人扑个空。”
……
灞水支流畔的官道上,暮色如血。
郭解与卫广押送十二辆牛车,车内暗藏千万钱的铜钱与账簿。
牛车包铁处刻“河东市令”字样,辕牛蹄铁却烙着“御苑”徽记。
从贾信处缴获的御牛,用以掩人耳目。
牛车缓缓行进,车轮碾过夯土路面,发出沉闷的吱嘎声,车辙间偶尔滚落几枚铜钱,在夕阳下泛着青冷的光。
“前方十里便是渭桥,过了桥便是左内史地界。”卫广策马至郭解身侧,低声道,“窦氏的人若来,必在此处设伏。”
郭解眯眼望向远处山隘,林鸟惊飞,烟尘隐隐。
他抬手示意车队停下,剑锋挑开车厢夹层,露出内藏的蹶张弩与箭簇:“按计行事。”
县卒迅速分散,隐入道旁灌木丛中,弩手踞高,盾手伏低,钩镶死士藏于牛车之后。
章武侯窦定立于山隘高处,身旁门客朱安世手持铁尺,尺头包铜处錾“少府考工”铭文。
千名左内史郡兵列锥形阵,前队执戟、中队张弩、后队持盾,阵中牙旗高悬“章武”二字。
朱安世眯眼望向官道,低声道:“郭解此人狡诈,恐有埋伏。”
窦定冷笑,铜钺劈断身旁树枝:“区区游侠,也配与本侯斗?传令,放箭!”
郡兵弩手齐发,箭雨如蝗扑向牛车。
郭解早有防备,县卒掀开车顶苫布,露出预置的蒙皮木盾。
箭簇钉入盾面,盐水顺着箭杆腐蚀铁头。
卫广率死士自侧翼突进,钩镶锁住戟阵绞链,倒刺卡住戟枝猛拽,郡兵阵型自乱。
“放火!”窦定暴喝。
郡兵掷出浸油火把,却见牛车夹层泼出硝石粉,遇火即爆。
青焰窜起,将渭桥照如白昼。
火光中,郭解率县卒突入敌阵,错金剑专挑郡兵筒袖铠腋下皮缀。
一什长挥戟刺来。
朱安世铁尺横扫,尺头铜包边映着火光,直取郭解咽喉。
郭解侧身避过,剑锋挑开其深衣,露出内衬的“窦府”织文:“少府考工室的匠人,何时成了窦氏门客?”
“你找死!”朱安世暴怒,铁尺连击如雨。
郭解以剑格挡,剑身“轵县工官”铭文与铁尺“少府”烙文相击,迸出火星。
卫广带人推倒牛车,铜钱滚落灞水,激起浪如雪。
窦定见状目眦欲裂:“拦住他们!铜钱若失,尔等皆斩!”
郡兵疯涌而上,却踩中预埋的陶蒺藜。
碎陶片以鱼胶黏合,形如满城汉墓铁蒺藜,郡兵哀嚎倒地,阵型大乱。
暮色渐深,灞水泛起血色。
郭解剑指窦定:“章武侯私调郡兵截杀上计吏,按律当夺爵!”
窦定狂笑:“律法?本侯便是律法!”
他挥动令旗,后队郡兵推出五辆冲车,辕木包铁处用淬火法硬化,车轮碾过尸体发出刺耳摩擦声。
郭解劈断桥头旗杆,旗面“左内史”三字坠入灞水。
县卒点燃预置的硝石引线,爆炸震塌桥墩,冲车坠入激流。
灞水激流裹挟着断裂的桥墩轰然西去,五辆冲车在漩涡中翻腾如困兽。
朱安世铁尺横架郭解剑刃,深衣下露出的革甲缀着左内史郡尉特有的赤色流苏:“窦府三千门客,唯有我能破你的错金剑。”
铁尺铜包边突然弹出三寸倒钩,钩住剑身“轵县工官”铭文的凹槽。
郭解顿觉剑势受阻,顺势将错金剑贴着尺身滑斩,刃口刮出刺目火星。
两人缠斗间已退至河滩,牛皮军靴碾碎岸边螺壳,青灰色碎屑混入血色砂砾。
“都尉食朝廷俸禄,竟为窦氏驱使?”郭解忽然收剑后撤,剑尖挑飞三枚浸血的五铢钱。
铜钱旋转着飞向朱安世面门,被他用铁尺击落,却在最后一枚触尺时爆开硝石粉末。
朱安世闭目急退,铁尺舞成圆幕护住要害:“左内史掌京畿戍卫,本官行事自有法度。”
说话间尺头倒钩突然脱出,系着铜链直取郭解右腕。
郭解剑交左手,右手抽出腰间算袋里的铜砣,那原是商贾称钱用的权器,生生砸偏飞钩。
河滩芦苇丛中忽然杀声大作,卫广率死士推倒最后一辆牛车。
账簿竹简随铜钱倾入激流,窦定在岸上嘶吼如狂:“朱都尉!若让证物流失,你项上人头不保!”
朱安世古铜色的面庞微微抽动,铁尺突然变招横扫郭解下盘。
郭解跃起避让时,却见对方尺头铜链缠住水中浮木,借力荡向河心。
这位左内史都尉竟踩着顺流而下的冲车残骸,如履平地般追向漂散的账簿。
“放闸!”郭解厉喝声中,卫广挥剑斩断预埋在支流的拦水索。
上游壅塞的河水骤然倾泻,浪头将朱安世脚下的车辕冲得粉碎。
那悍将却在落水瞬间掷出铁尺,尺身旋转着切断三捆即将漂远的竹简系绳。
郭解已涉水追至,错金剑劈开浪直刺其后心。
朱安世反手接住飞回的铁尺,转身时尺孔突然喷出细沙。
那尺柄竟是中空设计!
郭解急侧头仍被迷了左眼,剑势却不停歇,凭着记忆刺穿对方右肩筒袖铠的皮缀。
血水在河中晕开时,对岸忽然响起密集梆子声。
朱安世忍痛后跃,从怀中掏出左内史铜符掷向窦定:“调灞桥戍卒!用渔网阵截流!”
话音未落,郭解剑锋已挑飞铜符。
铸有“左内史尉”的符牌在空中划出弧线,被卫广跃起接住。
“私调戍卒该当何罪?”卫广落地时一个踉跄,左腿赫然插着支鸣镝箭。
对岸松林间转出三百郡骑,为首者擎着的“左内史”旌旗猎猎作响,这是朱安世直属的郡县精兵。
窦定突然狂笑策马冲向河滩:“私兵截杀上计吏,尔等皆是反贼!”
朱安世瞳孔骤缩,铁尺脱手飞向窦定坐骑。
战马哀鸣跪地时,郡骑的弩箭已如暴雨倾泻,将窦定连人带马钉在泥滩上。
混战中,朱安世夺过溃兵的长戟劈开弩阵缺口。
郭解正要追击,忽见那悍将回身掷来染血的铁尺。
错金剑格挡时迸出火星,尺身暗格弹出一卷楮纸,那是用胶漆密封的窦氏田产密册。
“渭城狱东阙墙,卯时三刻。”朱安世低吼声淹没在喊杀中,人已消失在芦苇荡深处。
卫广挣扎着要追,被郭解按住:“他若不击倒窦定,郡骑的弩箭本该射穿你我咽喉。”
暮色彻底笼罩灞水时,河面漂满断裂的箭杆。
郭解展开楮纸密册,对着火光看见窦氏强占的五百顷公田记录。
对岸郡骑开始渡河,他们的皮甲在火光中映出左内史府特制的菱格纹。
……
灞水西岸的芦苇荡中,朱安世撕下裈衣束住肩上箭创。
郡兵残部正在用鱼胶修补皮甲,菱格纹甲片在暮色中泛着油光。
他忽然挥铁尺击碎岸边陶罐,卤水泼在伤口激得筋肉暴起:“郭解小儿,可敢渡河再战!”
对岸牛车阵后传来长笑。郭解独目缠着麻布,错金剑挑着酒囊抛入激流:“朱都尉可知这是何酒?”
酒囊顺水漂至河心,剑光忽闪,弩箭穿透囊身。
黍酒混着硝石粉在河面燃起青焰,照亮水下预埋的铁蒺藜。
朱安世铁尺点地,丈量河滩夯土:“《墨子·备水》有载壅塞改流之法。”
他忽然暴喝,“起闸!”
郡兵砍断上游拦水索,蓄积的河水轰然冲下,竟将郭解布设的蒺藜阵冲散。
“好个左内史都尉!”郭解挥剑劈断缆绳,县卒推着蒙皮木筏入水。
筏面泼洒的豆粒在火光中噼啪炸响,正是洒豆乱骑之策。
朱安世令旗挥动,郡兵推出二十架改良耧车。
辕木包铁处錾“建元三年河一工官”铭文,耧斗装满棱石。
机括响动,碎石如蝗扑向木筏,棱角在暮色中泛着青黑冷光。
卫广钩镶锁住筏边,倒刺扎入榆木:“此等棱石与武库铁蒺藜无异!”
郭解撕下深衣下摆缠剑,错金纹路浸血愈显狰狞:“朱安世,你将这些匠造心思用在正途多好!”
对岸忽起号角。郡兵变阵为却月,弧形盾阵后探出丈八长矟。
朱安世铁尺击节,竟合着《铙歌十八曲》的调子:“郭君可知,建元三年你杀的那位私盐贩子,腰间玉佩刻着什么?”
郭解格开飞石,独目骤缩。记忆里那枚蟠螭纹玉佩浮上心头,玉璲处隐约有个“朱”字。
“他是我三弟。”朱安世铁尺劈断旗杆,“窦府救我家眷时,你在哪?”
旗面“左内史”三字坠入激流,露出背面暗绣的朱氏家纹,正是前朝王侯赐下的连弧纹样。
两筏相撞,火星迸溅。郭解剑挑其深衣,露出内衬的素纱襌衣,心口“朱”字染血:“原来你是朱家后人!”
错金剑忽然滞住,当年游侠朱家收留亡命的旧事涌上心头。
朱安世铁尺趁机锁住剑身,尺头铜钩擦过郭解咽喉:“你灭我满门时,可想过今日?”
郡兵弩手齐发,箭簇淬着厕中污秽,正是居延汉简记载的金汁毒箭。
卫广钩镶卷住三矢反掷,毒箭钉入耧车。
朱安世暴喝跃起,铁尺横扫郭解下盘,靴底暗刃弹出,形似少府考工室秘制的错金铁匕。
郭解侧翻避让,剑锋划过其胫甲,革丝断裂声如裂帛。
“当年朱家收留的亡命,可有一人叫郭解?”郭解突然发问,错金剑刺入筏缝。
朱安世铁尺僵在半空,筏下忽然炸起硝烟。
碎木纷飞中,两人坠入激流。朱安世铁尺钩住桥墩残石,咳着血沫:“阿父说郭解重义,原来义字当不得饭吃。”
他忽然从怀中掏出漆匣,内藏账簿已被血浸透:“拿去吧!”
郭解接匣瞬间,铁尺已至面门。
他仰身避过致命一击,剑锋却顺势刺入朱安世右胸。
郡尉踉跄后退,深衣赤绶在暮色中如血瀑垂落:“这一尺本该在建元三年就送你……”
对岸郡兵疯涌而来,朱安世却挥旗令止。
他拄尺而立,望着长安方向嘶声长啸:“禀章武侯……安世……尽……”
铁尺坠地,尺身“少府考工”铭文没入泥沙。
残阳如血,映得他背上七处创口宛若朱氏家纹。
郭解拾起铁尺,拭去“河一工官”铭文间的血垢。
卫广欲补刀,被他横剑拦住:“让他全尸入殓。”
对岸郡兵忽然齐卸左甲,按《礼记》所载去饰之礼,抬着朱安世遗体缓缓退入暮色。
“他若生在文帝时……”郭解捏碎漆匣夹层,真账簿素帛上朱批刺目。
卫广撕下旗面裹伤:“现在悔了?”将铁尺投入灞水:“悔不该生在乱世。”
暮色吞没最后一缕天光时,对岸传来《薤露》丧歌。
郡兵们击盾为节,声震渭川。郭解独目映着星河,错金剑在河滩刻下“义士朱安世殁于此”,剑痕深如旧恨。
……
长安,右内史官寺。
郭解卸下错金剑,青铜符节在右内史官署阶前磕出清响。
卫广率县卒将十二辆辎车停在庭中,牛蹄铁上的御苑徽记已糊满河泥。
“河东盐案千万钱,分文未失。”郭解抖开漆匣,素帛账簿落在赵禹案头。
右内史郡守的玉带钩碰响漆案,赵禹起身时深衣下摆扫落三枚算筹:“好!好!郭计吏果非常人!”
都尉张汤却端坐未动。
这位以治狱严苛闻名的酷吏,正用麈尾拂去简牍灰尘。
他拾起一枚五铢钱在耳畔轻摇,铜音铮然:“钱范统一,确系武库制式。”声音沉如古井,“卫广,清点时可有郡兵伤亡?”
卫广抱拳欲答,却被赵禹朗笑打断:“张都尉总是这般谨慎!”
赵禹抚着账簿朱批,“瞧瞧这数目,三百万盐利、四百万铁税、三百万马市,郭计吏这是掘了窦氏命根啊!”
郭解解下算袋,倒出染血的铜符:“下吏在解池盐仓起赃时,发现此物。”
符面“未央厩令”的阴刻篆文让张汤麈尾微滞。
赵禹却浑不在意,径自掀开车帘,辎车内铜钱以麻绳穿就。
每千钱一贯,裹着防潮的楮皮纸,正是少府考工室特制的封缄法。
“妙极!”赵禹抽出一贯钱嗅了嗅,“没有河泥腥气,郭计吏竟懂得用石灰防潮?”
他忽然转头盯住卫广,“听闻你们在灞水遇伏,朱安世那莽夫.”
“朱都尉战死了。”郭解截住话头,“临终前供出窦氏在渭南的五百顷隐田。”
他呈上铁尺暗格取出的楮纸,张汤接过的动作如狱吏验尸般精准。
都尉的指尖摩挲纸缘:“楮纸掺了青檀皮,是少府东园匠的手艺。”
他抬头时目光如炬,“郭计吏可知,东园匠上月刚为窦婴修葺过府邸?”
阶下忽然传来铜壶滴漏声。
赵禹击掌唤来书佐:“速录功劳簿!郭计吏捕盗追赃有功,本守当奏请陛下.”
“府君且慢。”张汤抖开素帛,“这账簿笔迹工整,不像仓促誊抄。”
他忽然指向某处墨渍,“'潼关戍饷'四字洇痕深浅不一,郭计吏押运途中可曾遇雨?”
卫广忍不住插话:“兄长在渭桥被.”
“卫广!”郭解低喝止住下属,转身叉手,“下吏过华山时遇山洪,账簿曾浸水半日。都尉若存疑,可验看盐仓砖缝的槐汁——下吏拓印了砖铭。”
他奉上一卷葛布,上面拓着“窦氏私藏”的陶文。
赵禹抚掌大笑:“张都尉啊张都尉,这般追根究底,倒像在审贼曹!”
他亲自斟了耳杯递与郭解,“郭计吏请看。”郡守指向庭中古柏,“此树乃孝文皇帝亲植,今见君这般英才,老夫竟觉新枝勃发!”
张汤却起身走到辎车前。
他抽剑刺穿麻袋,粟米混着铜钱泻地,惊得赵禹后退半步。
“府君请看,”张汤剑尖挑起一枚榆荚钱,“钱文被盐水蚀改,'河东盐监'变成了'河一盐监'。”
他转头凝视郭解,“郭计吏在盐仓可曾见过铸钱范模?”
庭中鸦雀无声。
郭解从怀中取出油布包,层层揭开后露出带焦痕的钱范:“下吏灭火时从甲字窖抢出此物。”
范面“河一工官”的阳文反书让赵禹笑容骤敛。
“河一工官”赵禹跌坐漆案,“这不是先帝赐予窦太主的”
“正是。”张汤收剑入鞘,“窦氏借督造兵械之便,私铸钱币已有多年。”
他忽然向郭解长揖,“若非郭计吏冒死取得实证,此案恐成悬账。”
赵禹已恢复神色,击案高呼:“拿酒来!今日当效博陆侯故事,你我三人.”
“下吏不敢。”郭解却退后一步,“朱安世临终透露,长安尚有窦氏余党。”
他望向北阙飞檐,“下吏请都尉增派狱吏,护卫盐铁账册。”
张汤颔首:“郭计吏思虑周全。明日卯时,请将证物移送诏狱。”他扫过钱堆,“这些赃钱需用少府封泥重缄,今夜就由”
“何须劳烦少府!”赵禹突然插话,“本守已命人腾出武库,派郡兵严加看守。”
他亲热地揽住郭解,“郭计吏血战归来,该去尚冠里沐浴更衣才是!”
铜壶滴漏再响时,暮色已染透庭阶。
张汤送郭解至阙门,忽然低声道:“郭计吏可曾验看朱安世遗体?”
“都尉怀疑他假死?”
“非也。”张汤从袖中取出半截铁尺,“今晨灞桥戍卒捞得此物。”
尺身“少府考工”铭文旁,赫然刻着“窦府”的小字。
郭解瞳孔微缩:“下吏与朱安世交手时,铁尺并无此铭。”
“所以这截断尺,应是后来有人刻字。”
张汤将铁尺收入袖中,“明日移赃时,请郭计吏绕道横门,未央宫北阙,近日不太平。”
卫广牵马过来时,正听见赵禹在庭中哼唱《鹿鸣》。
赵禹的玉磬声混着算盘响,仿佛千万钱正在空中舞蹈。郭解望向渐暗的北阙,那里隐约有宫灯明灭。
郭解跪坐在案几后面,面前摆着三十枚铜符。
每枚符面都刻着“赎”字,背面则是“五十万钱”的阴文。
他身后堆着十五口木箱,箱盖上“河一工官”的烙痕犹新。
“郭解,你当真要用这一千五百万钱赎罪?”张汤端坐案后,麈尾轻扫案上竹简,“按《贼律》,杀人者死,纵有千金.”
“下吏不敢求免死。”郭解郑重说道,“只求以钱赎命,了却三十桩血债。”
他双手奉上算袋,袋中竹简记载着每笔赎金的去向。
五十万钱赎一条人命,分毫不差。
张汤展开竹简细看,忽然停在一处:“这五十万钱,是赎过去械斗的十三条人命?”
“是。”郭解从怀中取出染血的素帛,“当年年少轻狂,误入歧途。这些年每思及此,夜不能寐。”
帛上血迹斑斑,依稀可见“悔过”二字。
“所以你将查抄的五百万钱全数充公?”张汤指向简末,“再加上本次的千万钱,一共一千五百万钱。”
郭解默然。
张汤起身踱步,扫过三十枚铜符:“按《贼律》,杀人者死。但若苦主愿收钱和解”
他忽然停步,“郭解,你可知这三十条人命,有多少苦主愿收钱?”
“下吏已访遍苦主。”郭解从算袋取出三十份血书,“他们愿收钱和解。”
血书上按着鲜红指印,有些字迹歪斜,显然是苦主含泪所书。
张汤默然良久,忽然击掌。黄门侍郎捧来一卷帛书:“你查抄赃款有功,准其以钱赎罪。”
他展开帛书,“充作边关军饷。”
郭解独目一亮:“下吏愿再加千万钱!”他解下腰间算袋,“这是下吏最后一点积蓄.”
“不必了。”张汤收起帛书,“那五百万钱,陛下已从内帑拨付。”
他忽然压低声音,“郭解,你可知为何准你赎罪?”
“下吏愚钝。”
“因为你是上计吏。”张汤麈尾指向北阙,“朝廷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他转身时深衣广袖拂过案上铜符,“三十条人命债,就此了结。”
暮色中,三十枚铜符熠熠生辉,仿佛三十条冤魂终于得以安息。
(本章完)
日入(17:15~18:00),河东市夯土长街的喧哗尚未散尽,暮色已染红旗亭的陶瓦。
郭解背靠漆器肆的木柱,指节叩在青铜柝残件上,声波震颤如蜂鸣。
贾信立于市楼飞檐下,鎏金柝五声连响,震得檐角铜铃叮当乱颤。
二十郡兵执戟封死街口,戟头麻布浸透桐油,火把光影中,青石路面上“河东市”的篆刻界碑忽明忽暗。
“少府考工室铸柝传讯,本为边关示警,却成你戕害百姓的凶器!”郭解声震长街,反手以柝器重叩漆坊门板。
门板髹朱漆、嵌螺钿,乃按《盐铁论》所载“一杯棬用百人之力”的豪奢之物,此刻却成共鸣之器。
三缓两急的敲击暗合《周礼·春官》十二律吕中的“蕤宾”调,市楼檐角的青铜马銮铃应声共振,鎏金柝“咔”地绽开蛛网裂痕。
贾信踉跄撞翻身后案几,漆耳杯滚落长阶,榉木胎上“河一工官”的针刻铭文在火光中一闪即逝。
“放弩!”贾信嘶吼劈下令旗。
郡兵蹶张弩手踞守旗亭二楼,弩臂烙着“建元三年河东工官”字样。
此等三石强弩按《厩律》当存武库,却赫然现于市井。
卫广自布肆翻出,钩镶倒刺锁住两名郡兵胫甲,镶板“河南工官”铭文映着火光明灭。
郭解趁机掷出短剑,剑锋穿透桐油浸染的“酒”字布幌,火焰沿市旗麻绳窜向粮铺檐角,惊起栖鸦乱飞。
“泼水!”贾信铜钺指向粮铺陶瓮。
郡兵掀翻粟米瓮,黄粱混着井水倾泻如瀑,却不知漆坊梁木遍涂生漆。
此物见水黏稠,反助火势。
三名郡兵裋褐沾火,哀嚎着滚入排水明沟,惊起沟中鼠群窜逃,撞翻沟边鱼贩的苇篓,活鱼在青石板上拍尾挣扎。
郭解率县卒突入敌阵,错金剑锋专挑筒袖铠腋下皮缀,此乃《六韬·军用》载“甲之隙在液(腋)”之要诀。
一郡兵挥戟刺来,戟枝形如满城汉墓出土的“卜”字形铁戟。
郭解侧身闪过,剑尖顺戟柲疾削,盐水蚀脆的柲杆应声而断,戟头扎入肉肆砧板,惊得屠夫缩进案底。
卫广劈断粮车辔绳,受惊的挽马拖着粟袋冲散戟阵。
麻袋崩裂,粟粒混着碎石泻地。
郭解预先所布,碎石棱角在暮色中泛着青黑冷光。
一郡兵长戟刺穿腌菜陶瓮,芥末酸汁溅入双目,县卒趁机以钩镶绞住戟杆,反手将其掼向漆器肆门扉。
门扉轰然洞开,露出内藏的三连弩。
形制与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弩机相似,弩臂却刻“长安工官”字样。
郭解瞳孔骤缩:“私调京师武备,贾信你当真要反!”
贾信亲兵推出五辆辎车结阵,辕木包铁处用淬火法硬化,车轮碾过粟粒打滑,竟在夯土路上犁出深痕。
郭解暴喝一声,县卒掀翻漆器肆的彩绘屏风,露出其后预置的楯车。
此车仿“堙车”改制,蒙以生牛皮、浸三日卤水,寻常箭簇难透。
两车相撞,包铁辕木迸出火星,漆器残片如蝶纷飞。
一郡兵屯长突从肉肆跃出,环首刀直取卫广后心。
刀身“卅湅”铭文森然。
卫广旋身以钩镶格挡,镶板卡住刀背猛推,郡兵手腕撞上鱼肆铜秤,环首刀坠入杀鱼盆中。
郭解剑锋顺势划过其筒袖铠领口,露出内衬麻布上的黥印。
竟是“城旦舂”刑徒标识!
“贾信以刑徒充郡兵!”卫广长啸声穿暮色。
市楼上的弩手闻讯一滞,箭雨稍歇。
郭解趁机掷出缴获的蹶张弩,弩臂“建元三年”烙文正对贾信:“使君私调武库重器,按《贼律》当弃市!”贾信面色铁青,铜钺劈断栏杆:“杀!片甲不留!”
西南街口火把如龙。
郡兵援军撞开市门,包铁木盾结龟甲阵推进。
郭解率县卒退入铁器坊,坊内悬着的环首刀叮当相击。
河东市廛腾起烟尘,郡兵铁戟的寒光,在旗亭檐角铜铃下忽明忽暗。
贾信亲率的郡兵结成鱼丽阵,前什十人执戟突进,戟枝形如卜。
后什弩手踞守粮铺二楼,弩臂“建元三年河东工官”烙文森然。
郭解背抵漆器肆门柱,剑锋扫过夯土墙上的市籍告示。
帛面“河东市令”的朱批已被烟火熏得焦黑。
“散!”
五伍县卒应声裂入街巷。
漆器肆内,卫广拽倒螺钿漆架,素纱纨帛缠住当先两名郡兵。
一伍长挥环首刀劈开罗縠,刀刃水波纹在暮色中泛冷,却被郭解错金剑锁住腋下皮缀。
剑格“轵县工官”铭文压着伍长赤绶:“私调武库三石弩,按律该斩!”
布匹翻卷间,三伍郡兵踩中陶蒺藜。
碎陶片以鱼胶黏合,形如满城汉墓铁蒺藜。
惨叫声未绝,浸油的蜀锦已被火折点燃,火舌顺着《墨子》火攻篇记载的脂胶之法窜成火墙。
粮铺檐下的铜钲骤响,一屯长率百人推来包铁粮车。
粟袋垒成的壁垒撞向县卒,郭解劈断“河东市籴”漆匾,匾额砸落惊得挽马扬蹄。
粟粒混着棱石泻地。
碎石锋刃依居延汉简“棱石陷骑”之法打磨。
马蹄打滑,粮车轰然撞塌陶器肆土墙。
未售的钟鼎壶碎片飞溅如雨,一什长挥戟刺来,戟杆盐水蚀痕处被卫广钩镶锁住,反掼向腌菜石缸。
缸破卤溅,什长裋褐遇盐板结,县卒蹶张弩已抵其胸:“这‘建元二年’弩机,也是贾信给你的?”
贾信在旗亭劈断晷针,三队郡兵列锥形阵压来。
前队蒙皮木盾浸过生漆,中队丈二长矟架于盾隙,后队大黄弩的牛筋弦绷如满月。
阵中牙旗高悬九斿,却露破绽。
郭解剑指旗影:“七斿僭九,你当诸吕之祸么!”
声浪震得檐角铜马铃乱颤,牙旗应声而斜。
牲畜栏惊马冲阵,卫广扬手洒出药铺雄黄粉。
郡兵盾阵自乱,郭解率残卒退至肉肆,斩断缰绳的牛羊顶翻长矟阵。
一屯长持戟欲退,被郭解截断后路:“临阵脱逃者,按《军法》当斩!”
最后的暮光沉入市门时,贾信亲率本队杀至。
五百郡兵分五屯合围,前屯戟阵封街,左屯弩手踞瓦,右屯持盾推进,后屯长矟如林,中屯簇拥的戎车上,太守铜钺劈开烟尘。
郭解劈碎药铺陶瓮,乌头粉随风弥散,郡兵掩目呛咳之际,卫广带人推倒铁器坊淬火槽。
盐水漫过夯土路,蚀穿青石板缝,戎车轮毂陷地三寸。
暮色如血,河东市廛的夯土长街在火光中扭曲如炼狱。
郭解剑锋掠过漆器肆门柱,碎漆飞溅间,贾信的鎏金柝裂纹已蔓延至握柄。
郡兵龟甲阵的包铁木盾撞开铁器坊门板,寒光凛凛的长矟从盾隙刺出,却见郭解反手拽倒檐下悬着的青铜马銮铃。
此物重逾数十斤,轰然砸碎盾阵,持盾郡兵胫骨尽折,哀嚎声撕开浓烟。
“使君私调武库三石弩,连弩机铭文都懒得改么?”卫广自粮铺梁上跃下,钩镶锁住一什长咽喉,镶板压出其裋褐内衬的“城旦舂”黥印。
郡兵阵型微乱,郭解趁机突至旗亭阶下,错金剑挑飞檐角铜铃,声浪震得贾信手中鎏金柝脱手而坠。
贾信踉跄扶住漆案,案上竹简哗啦散落。
竟是未焚尽的盐铁质剂,简端“输匈奴革甲二百领”的朱批赫然在目。
他抬袖欲遮,却被郭解剑尖抵住咽喉:“边关将士无甲可披,你却将武库革甲贩与匈奴!这一笔笔血债,使君夜里可曾惊醒?”
“尔等游侠懂得什么!”贾信目眦欲裂,铜钺劈向身后屏风,露出暗藏的鎏金虎符,“盐铁之利养兵百万,没有这些买卖,拿什么填军饷?拿什么修灵台?”
卫广冷笑掷出染血的“传马过所”文书:“军饷?上月潼关戍卒连粟粥都喝不上!你倒用盐车夹层给长安贵戚运金饼!”
帛面金粉簌簌而落,映出“未央厩丞”的私印。
贾信突然癫笑,眼角溅出血沫:“好个忠肝义胆的郭解!你杀豪强、劫盐车,靠的不也是私刑?今日杀我,明日天子便要杀你!”
郭解剑锋下压,血线顺着太守脖颈蜿蜒:“某是上计吏,就是要查出你等贪官污吏的龌龊,但你假太守印行匈奴之便。”
他猛然扯开贾信深衣,腰间“河一工官”的烙痕狰狞毕现,“按《贼律》,私通外敌当车裂!”
郡兵阵中忽起骚动。
一屯长暴喝挺戟,却被受惊的挽马撞翻在地马臀上“窦氏”烙印赫然入目。
众卒哗然:“窦氏的马怎会在市廛?”
“看来使君连窦氏都打点过了。”卫广揪起贾信发髻,迫其仰视漫天火星,“呵呵,为了钱居然勾结匈奴人?”
贾信浑身剧颤,嘶声如困兽:“你们懂什么……匈奴人要的不过是盐铁,却能换来大批战马!”
“谁忠谁奸,还未可知!”
铁器坊的地窖阴冷潮湿,火把的光晕在夯土墙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贾信被反绑在木桩上,深衣凌乱,玉带钩上的龟钮铜印已被郭解摘下,正与缴获的太守印绶比对纹路。
卫广手持算筹,面前摊开一卷素帛,墨迹未干的“赃钱簿”上已列数项:私盐利钱三百万、铁器赃钱四百万、马匹贩利二百万……
“使君,这一千万钱,够修几座灵台?”郭解将铜印按在贾信胸口,印面“河东太守”四字硌入皮肉。
贾信冷笑:“尔等游侠,也配问朝廷大计?”
卫广拨动算筹,冷冷道:“建元三年,河东郡上计簿载‘盐铁岁入五百万’,实际却逾千万。这多出的五百万,是修了灵台,还是填了窦氏的私库?”
“放肆!”贾信猛然挣扎,木桩吱嘎作响,“窦氏乃国之柱石,岂容尔等污蔑!”
郭解剑尖挑起贾信下颌:“柱石?柱石会私收郡守贿赂?会纵容你熔武库兵械?”
他抖开染血的“传马过所”文书,帛面“输长安金饼二百斤”的朱批刺目如血,“这些金饼,是给窦氏修宅第,还是养私兵?”
贾信额角渗出冷汗,却仍强撑:“本吏所为,皆为大汉社稷!盐铁之利若不集中,何以养兵百万?何以御匈奴于塞外?”
“养兵?”卫广冷笑掷出一枚榆荚钱,“上月潼关戍卒连粟粥都喝不上,你却用盐车夹层给长安贵戚运金饼!”
钱文“河东盐监”四字已被盐水蚀得模糊,边缘却多出一道錾痕。
正是窦氏私库的标记。
郭解逼近一步,剑锋抵住贾信咽喉:“使君可知,私藏千万钱,按《盗律》当弃市?若再加一条私通外戚,便是夷三族的大罪!”
贾信瞳孔骤缩,喉结滚动:“你……你敢动我?窦氏不会放过你!”
“窦氏?”郭解冷笑,“你以为窦婴会保你?他连亲侄子都能弃,何况你这区区郡守!”
地窖忽起阴风,火把明灭间,贾信的面色由青转白。
他盯着郭解手中的铜印,忽然嘶声大笑:“好!好!本吏认了!那一千万钱,藏在解池盐仓甲字窖,分十二窖埋于盐砖之下。金饼用鱼鳔胶封于陶瓮,瓮外裹生牛皮,浸盐水防腐。”
卫广迅速记录,算筹拨动声如急雨。
郭解却剑锋未松:“盐仓甲字窖?使君莫不是想引我们入瓮?”
贾信喘息着摇头:“本吏已是阶下囚,何必再耍样?只是……”
他忽然压低声音,“那些钱并非全归窦氏,还有一半是给……给……”
“给谁?”郭解剑尖下压。
贾信却猛然咬舌,血沫喷溅而出。
卫广急步上前捏住其下颌,却已迟了一步。
太守口中鲜血涌出!
“快说!另一半钱给谁!”郭解暴喝。
贾信目光涣散,唇边却扯出一丝诡笑:“你们……永远……不会知道……”
话音未落,吐出了半截舌头。
好狠。
贾信为了掩盖幕后的真相,不惜咬断舌头,变成一个哑巴。
卫广翻开贾信袖中暗袋,抖出一卷染血的素帛。
帛面绘着解池盐仓详图,甲字窖旁标注“金十二窖,每窖八十万钱”,另有小字:“输长安窦府六窖,余者存待。”
“待什么?”郭解皱眉。
卫广指向图末模糊的朱批:“似是一个‘王’字,但被盐水蚀去了半边。”
郭解冷笑:“管他是王是窦,这一千万钱,我们截定了!”
地窖外,暮色沉沉。
郭解将铜印收入怀中,剑锋映出最后一抹残阳。
卫广收起算筹,低声道:“解池盐仓距此三十里,今夜便可动手。”
“不急。”郭解望向长安方向,“先让窦氏的人扑个空。”
……
灞水支流畔的官道上,暮色如血。
郭解与卫广押送十二辆牛车,车内暗藏千万钱的铜钱与账簿。
牛车包铁处刻“河东市令”字样,辕牛蹄铁却烙着“御苑”徽记。
从贾信处缴获的御牛,用以掩人耳目。
牛车缓缓行进,车轮碾过夯土路面,发出沉闷的吱嘎声,车辙间偶尔滚落几枚铜钱,在夕阳下泛着青冷的光。
“前方十里便是渭桥,过了桥便是左内史地界。”卫广策马至郭解身侧,低声道,“窦氏的人若来,必在此处设伏。”
郭解眯眼望向远处山隘,林鸟惊飞,烟尘隐隐。
他抬手示意车队停下,剑锋挑开车厢夹层,露出内藏的蹶张弩与箭簇:“按计行事。”
县卒迅速分散,隐入道旁灌木丛中,弩手踞高,盾手伏低,钩镶死士藏于牛车之后。
章武侯窦定立于山隘高处,身旁门客朱安世手持铁尺,尺头包铜处錾“少府考工”铭文。
千名左内史郡兵列锥形阵,前队执戟、中队张弩、后队持盾,阵中牙旗高悬“章武”二字。
朱安世眯眼望向官道,低声道:“郭解此人狡诈,恐有埋伏。”
窦定冷笑,铜钺劈断身旁树枝:“区区游侠,也配与本侯斗?传令,放箭!”
郡兵弩手齐发,箭雨如蝗扑向牛车。
郭解早有防备,县卒掀开车顶苫布,露出预置的蒙皮木盾。
箭簇钉入盾面,盐水顺着箭杆腐蚀铁头。
卫广率死士自侧翼突进,钩镶锁住戟阵绞链,倒刺卡住戟枝猛拽,郡兵阵型自乱。
“放火!”窦定暴喝。
郡兵掷出浸油火把,却见牛车夹层泼出硝石粉,遇火即爆。
青焰窜起,将渭桥照如白昼。
火光中,郭解率县卒突入敌阵,错金剑专挑郡兵筒袖铠腋下皮缀。
一什长挥戟刺来。
朱安世铁尺横扫,尺头铜包边映着火光,直取郭解咽喉。
郭解侧身避过,剑锋挑开其深衣,露出内衬的“窦府”织文:“少府考工室的匠人,何时成了窦氏门客?”
“你找死!”朱安世暴怒,铁尺连击如雨。
郭解以剑格挡,剑身“轵县工官”铭文与铁尺“少府”烙文相击,迸出火星。
卫广带人推倒牛车,铜钱滚落灞水,激起浪如雪。
窦定见状目眦欲裂:“拦住他们!铜钱若失,尔等皆斩!”
郡兵疯涌而上,却踩中预埋的陶蒺藜。
碎陶片以鱼胶黏合,形如满城汉墓铁蒺藜,郡兵哀嚎倒地,阵型大乱。
暮色渐深,灞水泛起血色。
郭解剑指窦定:“章武侯私调郡兵截杀上计吏,按律当夺爵!”
窦定狂笑:“律法?本侯便是律法!”
他挥动令旗,后队郡兵推出五辆冲车,辕木包铁处用淬火法硬化,车轮碾过尸体发出刺耳摩擦声。
郭解劈断桥头旗杆,旗面“左内史”三字坠入灞水。
县卒点燃预置的硝石引线,爆炸震塌桥墩,冲车坠入激流。
灞水激流裹挟着断裂的桥墩轰然西去,五辆冲车在漩涡中翻腾如困兽。
朱安世铁尺横架郭解剑刃,深衣下露出的革甲缀着左内史郡尉特有的赤色流苏:“窦府三千门客,唯有我能破你的错金剑。”
铁尺铜包边突然弹出三寸倒钩,钩住剑身“轵县工官”铭文的凹槽。
郭解顿觉剑势受阻,顺势将错金剑贴着尺身滑斩,刃口刮出刺目火星。
两人缠斗间已退至河滩,牛皮军靴碾碎岸边螺壳,青灰色碎屑混入血色砂砾。
“都尉食朝廷俸禄,竟为窦氏驱使?”郭解忽然收剑后撤,剑尖挑飞三枚浸血的五铢钱。
铜钱旋转着飞向朱安世面门,被他用铁尺击落,却在最后一枚触尺时爆开硝石粉末。
朱安世闭目急退,铁尺舞成圆幕护住要害:“左内史掌京畿戍卫,本官行事自有法度。”
说话间尺头倒钩突然脱出,系着铜链直取郭解右腕。
郭解剑交左手,右手抽出腰间算袋里的铜砣,那原是商贾称钱用的权器,生生砸偏飞钩。
河滩芦苇丛中忽然杀声大作,卫广率死士推倒最后一辆牛车。
账簿竹简随铜钱倾入激流,窦定在岸上嘶吼如狂:“朱都尉!若让证物流失,你项上人头不保!”
朱安世古铜色的面庞微微抽动,铁尺突然变招横扫郭解下盘。
郭解跃起避让时,却见对方尺头铜链缠住水中浮木,借力荡向河心。
这位左内史都尉竟踩着顺流而下的冲车残骸,如履平地般追向漂散的账簿。
“放闸!”郭解厉喝声中,卫广挥剑斩断预埋在支流的拦水索。
上游壅塞的河水骤然倾泻,浪头将朱安世脚下的车辕冲得粉碎。
那悍将却在落水瞬间掷出铁尺,尺身旋转着切断三捆即将漂远的竹简系绳。
郭解已涉水追至,错金剑劈开浪直刺其后心。
朱安世反手接住飞回的铁尺,转身时尺孔突然喷出细沙。
那尺柄竟是中空设计!
郭解急侧头仍被迷了左眼,剑势却不停歇,凭着记忆刺穿对方右肩筒袖铠的皮缀。
血水在河中晕开时,对岸忽然响起密集梆子声。
朱安世忍痛后跃,从怀中掏出左内史铜符掷向窦定:“调灞桥戍卒!用渔网阵截流!”
话音未落,郭解剑锋已挑飞铜符。
铸有“左内史尉”的符牌在空中划出弧线,被卫广跃起接住。
“私调戍卒该当何罪?”卫广落地时一个踉跄,左腿赫然插着支鸣镝箭。
对岸松林间转出三百郡骑,为首者擎着的“左内史”旌旗猎猎作响,这是朱安世直属的郡县精兵。
窦定突然狂笑策马冲向河滩:“私兵截杀上计吏,尔等皆是反贼!”
朱安世瞳孔骤缩,铁尺脱手飞向窦定坐骑。
战马哀鸣跪地时,郡骑的弩箭已如暴雨倾泻,将窦定连人带马钉在泥滩上。
混战中,朱安世夺过溃兵的长戟劈开弩阵缺口。
郭解正要追击,忽见那悍将回身掷来染血的铁尺。
错金剑格挡时迸出火星,尺身暗格弹出一卷楮纸,那是用胶漆密封的窦氏田产密册。
“渭城狱东阙墙,卯时三刻。”朱安世低吼声淹没在喊杀中,人已消失在芦苇荡深处。
卫广挣扎着要追,被郭解按住:“他若不击倒窦定,郡骑的弩箭本该射穿你我咽喉。”
暮色彻底笼罩灞水时,河面漂满断裂的箭杆。
郭解展开楮纸密册,对着火光看见窦氏强占的五百顷公田记录。
对岸郡骑开始渡河,他们的皮甲在火光中映出左内史府特制的菱格纹。
……
灞水西岸的芦苇荡中,朱安世撕下裈衣束住肩上箭创。
郡兵残部正在用鱼胶修补皮甲,菱格纹甲片在暮色中泛着油光。
他忽然挥铁尺击碎岸边陶罐,卤水泼在伤口激得筋肉暴起:“郭解小儿,可敢渡河再战!”
对岸牛车阵后传来长笑。郭解独目缠着麻布,错金剑挑着酒囊抛入激流:“朱都尉可知这是何酒?”
酒囊顺水漂至河心,剑光忽闪,弩箭穿透囊身。
黍酒混着硝石粉在河面燃起青焰,照亮水下预埋的铁蒺藜。
朱安世铁尺点地,丈量河滩夯土:“《墨子·备水》有载壅塞改流之法。”
他忽然暴喝,“起闸!”
郡兵砍断上游拦水索,蓄积的河水轰然冲下,竟将郭解布设的蒺藜阵冲散。
“好个左内史都尉!”郭解挥剑劈断缆绳,县卒推着蒙皮木筏入水。
筏面泼洒的豆粒在火光中噼啪炸响,正是洒豆乱骑之策。
朱安世令旗挥动,郡兵推出二十架改良耧车。
辕木包铁处錾“建元三年河一工官”铭文,耧斗装满棱石。
机括响动,碎石如蝗扑向木筏,棱角在暮色中泛着青黑冷光。
卫广钩镶锁住筏边,倒刺扎入榆木:“此等棱石与武库铁蒺藜无异!”
郭解撕下深衣下摆缠剑,错金纹路浸血愈显狰狞:“朱安世,你将这些匠造心思用在正途多好!”
对岸忽起号角。郡兵变阵为却月,弧形盾阵后探出丈八长矟。
朱安世铁尺击节,竟合着《铙歌十八曲》的调子:“郭君可知,建元三年你杀的那位私盐贩子,腰间玉佩刻着什么?”
郭解格开飞石,独目骤缩。记忆里那枚蟠螭纹玉佩浮上心头,玉璲处隐约有个“朱”字。
“他是我三弟。”朱安世铁尺劈断旗杆,“窦府救我家眷时,你在哪?”
旗面“左内史”三字坠入激流,露出背面暗绣的朱氏家纹,正是前朝王侯赐下的连弧纹样。
两筏相撞,火星迸溅。郭解剑挑其深衣,露出内衬的素纱襌衣,心口“朱”字染血:“原来你是朱家后人!”
错金剑忽然滞住,当年游侠朱家收留亡命的旧事涌上心头。
朱安世铁尺趁机锁住剑身,尺头铜钩擦过郭解咽喉:“你灭我满门时,可想过今日?”
郡兵弩手齐发,箭簇淬着厕中污秽,正是居延汉简记载的金汁毒箭。
卫广钩镶卷住三矢反掷,毒箭钉入耧车。
朱安世暴喝跃起,铁尺横扫郭解下盘,靴底暗刃弹出,形似少府考工室秘制的错金铁匕。
郭解侧翻避让,剑锋划过其胫甲,革丝断裂声如裂帛。
“当年朱家收留的亡命,可有一人叫郭解?”郭解突然发问,错金剑刺入筏缝。
朱安世铁尺僵在半空,筏下忽然炸起硝烟。
碎木纷飞中,两人坠入激流。朱安世铁尺钩住桥墩残石,咳着血沫:“阿父说郭解重义,原来义字当不得饭吃。”
他忽然从怀中掏出漆匣,内藏账簿已被血浸透:“拿去吧!”
郭解接匣瞬间,铁尺已至面门。
他仰身避过致命一击,剑锋却顺势刺入朱安世右胸。
郡尉踉跄后退,深衣赤绶在暮色中如血瀑垂落:“这一尺本该在建元三年就送你……”
对岸郡兵疯涌而来,朱安世却挥旗令止。
他拄尺而立,望着长安方向嘶声长啸:“禀章武侯……安世……尽……”
铁尺坠地,尺身“少府考工”铭文没入泥沙。
残阳如血,映得他背上七处创口宛若朱氏家纹。
郭解拾起铁尺,拭去“河一工官”铭文间的血垢。
卫广欲补刀,被他横剑拦住:“让他全尸入殓。”
对岸郡兵忽然齐卸左甲,按《礼记》所载去饰之礼,抬着朱安世遗体缓缓退入暮色。
“他若生在文帝时……”郭解捏碎漆匣夹层,真账簿素帛上朱批刺目。
卫广撕下旗面裹伤:“现在悔了?”将铁尺投入灞水:“悔不该生在乱世。”
暮色吞没最后一缕天光时,对岸传来《薤露》丧歌。
郡兵们击盾为节,声震渭川。郭解独目映着星河,错金剑在河滩刻下“义士朱安世殁于此”,剑痕深如旧恨。
……
长安,右内史官寺。
郭解卸下错金剑,青铜符节在右内史官署阶前磕出清响。
卫广率县卒将十二辆辎车停在庭中,牛蹄铁上的御苑徽记已糊满河泥。
“河东盐案千万钱,分文未失。”郭解抖开漆匣,素帛账簿落在赵禹案头。
右内史郡守的玉带钩碰响漆案,赵禹起身时深衣下摆扫落三枚算筹:“好!好!郭计吏果非常人!”
都尉张汤却端坐未动。
这位以治狱严苛闻名的酷吏,正用麈尾拂去简牍灰尘。
他拾起一枚五铢钱在耳畔轻摇,铜音铮然:“钱范统一,确系武库制式。”声音沉如古井,“卫广,清点时可有郡兵伤亡?”
卫广抱拳欲答,却被赵禹朗笑打断:“张都尉总是这般谨慎!”
赵禹抚着账簿朱批,“瞧瞧这数目,三百万盐利、四百万铁税、三百万马市,郭计吏这是掘了窦氏命根啊!”
郭解解下算袋,倒出染血的铜符:“下吏在解池盐仓起赃时,发现此物。”
符面“未央厩令”的阴刻篆文让张汤麈尾微滞。
赵禹却浑不在意,径自掀开车帘,辎车内铜钱以麻绳穿就。
每千钱一贯,裹着防潮的楮皮纸,正是少府考工室特制的封缄法。
“妙极!”赵禹抽出一贯钱嗅了嗅,“没有河泥腥气,郭计吏竟懂得用石灰防潮?”
他忽然转头盯住卫广,“听闻你们在灞水遇伏,朱安世那莽夫.”
“朱都尉战死了。”郭解截住话头,“临终前供出窦氏在渭南的五百顷隐田。”
他呈上铁尺暗格取出的楮纸,张汤接过的动作如狱吏验尸般精准。
都尉的指尖摩挲纸缘:“楮纸掺了青檀皮,是少府东园匠的手艺。”
他抬头时目光如炬,“郭计吏可知,东园匠上月刚为窦婴修葺过府邸?”
阶下忽然传来铜壶滴漏声。
赵禹击掌唤来书佐:“速录功劳簿!郭计吏捕盗追赃有功,本守当奏请陛下.”
“府君且慢。”张汤抖开素帛,“这账簿笔迹工整,不像仓促誊抄。”
他忽然指向某处墨渍,“'潼关戍饷'四字洇痕深浅不一,郭计吏押运途中可曾遇雨?”
卫广忍不住插话:“兄长在渭桥被.”
“卫广!”郭解低喝止住下属,转身叉手,“下吏过华山时遇山洪,账簿曾浸水半日。都尉若存疑,可验看盐仓砖缝的槐汁——下吏拓印了砖铭。”
他奉上一卷葛布,上面拓着“窦氏私藏”的陶文。
赵禹抚掌大笑:“张都尉啊张都尉,这般追根究底,倒像在审贼曹!”
他亲自斟了耳杯递与郭解,“郭计吏请看。”郡守指向庭中古柏,“此树乃孝文皇帝亲植,今见君这般英才,老夫竟觉新枝勃发!”
张汤却起身走到辎车前。
他抽剑刺穿麻袋,粟米混着铜钱泻地,惊得赵禹后退半步。
“府君请看,”张汤剑尖挑起一枚榆荚钱,“钱文被盐水蚀改,'河东盐监'变成了'河一盐监'。”
他转头凝视郭解,“郭计吏在盐仓可曾见过铸钱范模?”
庭中鸦雀无声。
郭解从怀中取出油布包,层层揭开后露出带焦痕的钱范:“下吏灭火时从甲字窖抢出此物。”
范面“河一工官”的阳文反书让赵禹笑容骤敛。
“河一工官”赵禹跌坐漆案,“这不是先帝赐予窦太主的”
“正是。”张汤收剑入鞘,“窦氏借督造兵械之便,私铸钱币已有多年。”
他忽然向郭解长揖,“若非郭计吏冒死取得实证,此案恐成悬账。”
赵禹已恢复神色,击案高呼:“拿酒来!今日当效博陆侯故事,你我三人.”
“下吏不敢。”郭解却退后一步,“朱安世临终透露,长安尚有窦氏余党。”
他望向北阙飞檐,“下吏请都尉增派狱吏,护卫盐铁账册。”
张汤颔首:“郭计吏思虑周全。明日卯时,请将证物移送诏狱。”他扫过钱堆,“这些赃钱需用少府封泥重缄,今夜就由”
“何须劳烦少府!”赵禹突然插话,“本守已命人腾出武库,派郡兵严加看守。”
他亲热地揽住郭解,“郭计吏血战归来,该去尚冠里沐浴更衣才是!”
铜壶滴漏再响时,暮色已染透庭阶。
张汤送郭解至阙门,忽然低声道:“郭计吏可曾验看朱安世遗体?”
“都尉怀疑他假死?”
“非也。”张汤从袖中取出半截铁尺,“今晨灞桥戍卒捞得此物。”
尺身“少府考工”铭文旁,赫然刻着“窦府”的小字。
郭解瞳孔微缩:“下吏与朱安世交手时,铁尺并无此铭。”
“所以这截断尺,应是后来有人刻字。”
张汤将铁尺收入袖中,“明日移赃时,请郭计吏绕道横门,未央宫北阙,近日不太平。”
卫广牵马过来时,正听见赵禹在庭中哼唱《鹿鸣》。
赵禹的玉磬声混着算盘响,仿佛千万钱正在空中舞蹈。郭解望向渐暗的北阙,那里隐约有宫灯明灭。
郭解跪坐在案几后面,面前摆着三十枚铜符。
每枚符面都刻着“赎”字,背面则是“五十万钱”的阴文。
他身后堆着十五口木箱,箱盖上“河一工官”的烙痕犹新。
“郭解,你当真要用这一千五百万钱赎罪?”张汤端坐案后,麈尾轻扫案上竹简,“按《贼律》,杀人者死,纵有千金.”
“下吏不敢求免死。”郭解郑重说道,“只求以钱赎命,了却三十桩血债。”
他双手奉上算袋,袋中竹简记载着每笔赎金的去向。
五十万钱赎一条人命,分毫不差。
张汤展开竹简细看,忽然停在一处:“这五十万钱,是赎过去械斗的十三条人命?”
“是。”郭解从怀中取出染血的素帛,“当年年少轻狂,误入歧途。这些年每思及此,夜不能寐。”
帛上血迹斑斑,依稀可见“悔过”二字。
“所以你将查抄的五百万钱全数充公?”张汤指向简末,“再加上本次的千万钱,一共一千五百万钱。”
郭解默然。
张汤起身踱步,扫过三十枚铜符:“按《贼律》,杀人者死。但若苦主愿收钱和解”
他忽然停步,“郭解,你可知这三十条人命,有多少苦主愿收钱?”
“下吏已访遍苦主。”郭解从算袋取出三十份血书,“他们愿收钱和解。”
血书上按着鲜红指印,有些字迹歪斜,显然是苦主含泪所书。
张汤默然良久,忽然击掌。黄门侍郎捧来一卷帛书:“你查抄赃款有功,准其以钱赎罪。”
他展开帛书,“充作边关军饷。”
郭解独目一亮:“下吏愿再加千万钱!”他解下腰间算袋,“这是下吏最后一点积蓄.”
“不必了。”张汤收起帛书,“那五百万钱,陛下已从内帑拨付。”
他忽然压低声音,“郭解,你可知为何准你赎罪?”
“下吏愚钝。”
“因为你是上计吏。”张汤麈尾指向北阙,“朝廷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他转身时深衣广袖拂过案上铜符,“三十条人命债,就此了结。”
暮色中,三十枚铜符熠熠生辉,仿佛三十条冤魂终于得以安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