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两江府兵陷绝境,陆远招揽吴子玉
《曹刿论战》中,有句名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千余名民兵队长,是陆远在吴松战场上的胜负手,
吴子玉四千重兵围攻一团核心阵地,眼看就要全歼,
冷不防,黑夜中杀出一支奇兵,
这帮老兵不但枪打的贼准,而且,白刃战一个顶俩,
彼时,两江府兵正欢欣鼓舞之极,
就没怎么顾得上身后,于是被一家伙砸蒙了,
千余老兵以左右包抄之势,迅速打垮东面的府兵,
但他们不急着接应一团残部,
反而再次一分为二,向两翼席卷,
顿时把南北两面的府兵,打得鸡飞狗跳,狼奔猪突,
而一团长也非泛泛之辈,大声宣告援兵抵达,誓死挡住西面之敌,
不到片刻,西面疯狂进攻的府兵发现,
三面猪队友都废了,只剩他们孤军深入,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
于是,果断和光同尘,迅速撤下山包。
这一仗,双方都损失惨重,
退下来成建制的两江府兵,不足三千,
即便加上吴子玉掌握的两个后备千人队,也只有五千,
而且,全军士气,因为功败垂成,跌落到谷底,
而极东一团,也仅剩六七十人,
团长身中两弹,营连排军官十不存一,
但是,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吴松阵地依然掌握在极东军手里。
牛行镇,伤亡过半的双方,
依旧犬牙僵持,在夜幕下,横眉怒目的舔着自己的伤口,
相对轻松一点的,是二团的次次要战场,
东西两翼的府兵,在白天付出一千人伤亡后,变得非常谨慎,
为了应付吴子玉的“夜袭”命令,
两个精明的指挥官,均派出小部队骚扰,
此举无关痛痒,不影响大局,
吴子玉在军帐中,怒不可遏,但,这次是全面溃败,
想杀人都没法执行,毕竟,法不责众,
强行军法从事,部下大概率会反水哗变……
再说了,哪个千总跟总督府,没点人情客往的关系?
最终,承担怒气的,是幕僚绘制的军事地图,
被锋利的指挥刀砍的稀巴烂,拼都没法拼。
府兵将领也都阴沉着脸,陆续收拢逃回来的官兵……
这大黑的天,好多溃兵分不清东西,
当他们发现跑错了方向,兜了好大一圈,才三五成群的返回军营,
事后,今晚的夜袭战,
被诸多军事评论员判定为,“极东自卫反击战”的转折点,
尽管,在兵力上,吴子玉仍然处于优势,
但,两江府兵却再也没有能力,或者说信心,发起过一场像样的进攻,
他们是真的被打怕了,
或者说,对叛军“钢铁般的意志”,无法理解,
这是广大底层府兵,普遍的心理认知,
相反,极东新军却士气如虹,求战心切,
从防御转向反攻,最终,毫无悬念的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当拂晓来临,三四五六团的五千生力军,
经过半夜的休整,在参谋本部的指令下,兵分三路,杀进吴松战场,
两千人围堵吴子玉本部,
两千人闪击二团西面府兵,
一千人合围牛行“两江四宝”,
吴子玉所能采取的应对之策,
只能命令二团东面两千余府兵归建,固守大本营,
同时,向两江总督董之张,申请撤回江南,
但是,董总督却久久没有任何回应,
为啥?
难道,他不明白三州合围的战略已经破产了吗?
非也非也!
董之张虽是文官,却精通武略,
他早已判明,吴松之战,非人力可以挽回,
咦?
那为何不赶紧撤兵止损呢?
如果能保留下吴子玉的小八千人马,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呃,这里面的玄妙,就在于朝堂派系之争,
董总督虽是位高权重的一方诸侯,
可他在朝堂上,却属于新兴的“洋务派”,
一直被势力庞大的“守旧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权力的争夺,派系的倾轧,从来不讲大局,
在“保守派”看来,“洋务派”获胜,简直比死了爷娘老子更痛苦,
他们无时不刻,在盼望着“三州兵败”,
以便“痛打落水狗”,让“洋务派”们永世不得翻身!
故此,在“鬼子六亲王”的暗示下,
董之张宁愿“饮鸩止渴”,也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布“撤兵”命令,
休整三天后,六千多极东军,
对两江府兵大营,完成三面包围,惟一的生路也断了,
吴子玉控制着唯一的“通北码头”,
日盼夜盼,等来的却只有董总督的四个字:
“固守待援!!!”
三个感叹号,让吴子玉如坠冰窟,
完了!
他很清楚,董之张手上压根就没有援兵,
江南江北两州也是损失惨重,不可能为了救他,再度冒险火中取栗,
两江府兵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看着一江夏水往东流,吴子玉仿佛苍老了二十岁……
而极东董事会,则笑语盈盈,
自卫反击战,极东军以少胜多,取得空前大捷,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放眼蒂东,舍极东其谁?
然而,对于被包围之中的两江重兵集团,如何处置,意见大致分为两派。
主战派认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主和派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
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好不热闹,
最终,相持不下,请董事长出面裁决,
陆远从参谋本部赶来,
听取两方代表的陈述后,点了点头,
“当然,对于敌人,我们必须像秋风扫落叶那般冷酷!”
主战派面露喜色,主和派颇有微词,
然而,陆远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但是,无论做人做事,
都要有理有利有节,武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
这下,两派都傻眼了,
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到底啥意思啊?
陆远笑道:
“诸位,战争基本结束,
下面要进行政治解决,我的建议是,双方进行和平谈判。”
“怎么谈?”
陆远挑起大拇指,笑道:
“这是个好问题,怎么谈,又谈些什么问题呢?诸位不妨群策群力……”
又是一番叽叽喳喳的争论交流,
最后,极东董事会派出使者,前往吴子玉的中军大帐,
“和平谈判?你们想谈什么?”
使者伶牙俐齿地说道:
“鉴于当前双方的态势,本次和平谈判有三条底线……”
吴子玉纳闷地问道:“哪三条?”
“首先,贵军必须解除武装,
千总和千总以上的将领,必须接受我方军事法庭的审判。”
“呛啷!”
一名千总勃然大怒,抽出指挥刀,指向极东使者,
“麻嗝屁,你找死?!”
使者颇有几两硬骨头,眉眼不眨地冷笑道:
“哼,我要怕死的话,还敢来吗?”
吴子玉皱了皱眉,
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再说,整个大营都处在极东军炮口之下,和为贵!
“不得无礼!”
那名千总,见唬不住使者,只能恨恨地离开大帐。
吴子玉看向使者,问道:
“士可杀不可辱,这样的条件,未免欺人太甚了吧?”
使者继续侃侃而谈,
“首先,是确保贵军不对我方构成威胁,
当然,我方会依据国际公约,保证贵军官兵的生命权。
另外,这场仗,贵方给我方,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有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吴子玉不置可否,
“继续说……”
“第二条,江北江南州的接壤郡县,以及两江州的明崇岛,
悉数划归极东郡,与此相邻的郡县,设置为缓冲区,
不得驻扎军队,不得建设军事设施,并且要随时接受我方检查。”
吴子玉的幕僚,冷汗都下来了,
“你,你这是要我们丧权辱州……”
使者嘿嘿笑道:“不同意可以继续打,反正结果没什么区别!”
吴子玉艰难地说道:“这个,我们做不了主……”
使者爽快地回复道:
“那你们口头承诺,然后睁一眼闭一眼……”
吴子玉胸闷的不行,面前问道:
“还有呢?”
使者竖起一根手指:“三州赔偿我方损失,
合计一万万两白银,并开放市场,不得阻碍商贸流通。”
吴子玉直接气笑了:
“贵方是在开玩笑?”
使者摇摇头:“我只负责传话,是不是笑话,悉听尊便。告辞!”
吴子玉忽然说道:“慢着!”
使者转身问道:“吴总指挥,请说!”
吴子玉想了想,说道:“你级别太低,我信不过!”
“哦?那要怎样?”
“明日正午,吴某在阵前恭候沈总指挥大驾!”
使者一愣,不太确定地说道:
“在下并未接到这方面的指示。”
吴子玉忽然心情好了起来,
“哈哈哈,听闻沈总指挥勇冠三军,
不过嘛,若他不便驾临亦无妨,可由他人代劳!”
信使走了,
对吴总指挥的机智,有部下大加夸赞,
“想那臭卖鱼的胆小如鼠,定然不敢前来冒犯总指挥的虎威!”
吴子玉冷冷的看了千总一眼,转身进入后帐。
那千总莫名其妙,悄悄向幕僚打听,
“唉,你说错话了!”
“说错?错哪儿了?”
“若对方真的胆小如鼠,我们又有什么光彩的呢?”
众将顿时明了,均一脸黯然,
幕僚又说道:“倘若明日,他真的前来赴会呢?”
有人惊讶地问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不会这么傻吧?”
幕僚遥望帐外,叹息道:
“非常人,行非常事,谁说的准……散了吧!”
隔日正午,吴子玉命人在两军中线上,搭起一座凉棚,
再摆上一席酒水,只留他和幕僚,静候极东之主沈北玄的到来。
眼看烈日悬空,午时将至,
为了宽解脸色阴沉的总指挥,幕僚笑道:
“想必,沈总指挥事务繁忙,不得空闲啊!”
吴子玉平静地说道:
“易地而处,鱼肉刀俎,来与不来都没所谓……”
话音未落,却见两骑骏马,自极东军阵线后方飞速而来,
幕僚张大嘴巴,喃喃道:
“咦?不会吧……”
吴子玉霍然起身,驻足凝望,
陆远和伊丽莎白联袂而至,来到棚前,双双翻身下马。
陆远看向案桌后的吴子玉,笑道:
“吴总指挥,久等了!在下,极东沈北玄!”
吴子玉点点头,迎出棚外,
“败军之将,吴子玉,恭候沈总指挥大驾!”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这位是英吉沙国的商团代表,伊丽莎白女士!”
双方寒暄之后,一同进入凉棚,坐下之后,开始吃喝,
喝了两杯,对洋人比较敏感的吴子玉,借故询问,
“伊丽莎白女士,因何而来呢?”
陆远笑着解释道:
“应该算是第三方代表,
见证贵我双方的谈判,以及后续的执行。”
伊丽莎白不太娴熟地,用蒂法官话说道:
“九国商团认为,和平非常重要!
对于你们的谈判协议,任何一方都必须认真履行。”
依据事先安排,吴子玉幕僚率先抱怨,
“沈总指挥,明人不说暗话,化干戈为玉帛,
确实功德无量,但,你们三个条件实在太过分了,
是我们完全没办法答应的,还请贵方拿出有诚意的条款……”
陆远微微一笑,说道:
“其实,不瞒吴总指挥,
最开始,我倒还真有个‘诚意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吴子玉放下酒杯,笑呵呵地说道:
“吴某一向光明磊落,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沈总指挥但说无妨!”
“好!只要吴总指挥率部向极东投诚,我方便既往不咎!”
“嗯?!”
幕僚大惊,
他深知官场险恶,
董之张的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话一旦传入总督耳中,吴子玉的前途就完了,
换言之,他也就跟着一起倒霉,
或许有人会说,只要吴子玉义正词严的拒绝,问题不大,
但,只要成心挑刺,吴子玉一百张嘴都说不清,
毕竟,守旧派势力很大,一个两个都拿着放大镜找茬,
“你吴子玉要是没有二心,为何私下与叛军首脑会面?”
“一次不忠,终生不用!”
“就算摆四万头猪,叛军一个月都捉不完,还有脸说赤胆忠诚?”
吴子玉也是混官场的,自然深晓其中利害,
但是,他到没幕僚那么慌张,
“沈总指挥何出此言?”
“吴总指挥,睁开眼看看吧,时代已经变了!
蒂法朝廷昏庸腐朽,无官不贪,民不聊生,注定没有前途的!”
吴子玉轻“哼!”一声,
“以一隅之地,对抗朝廷,沈总指挥倒是很有自信啊?”
陆远微微笑道: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今,民心在我不在朝,
否则,吴总指挥与我,也不会有今日相见的机会!”
吴子玉张口结舌,欲言又止,
陆远趁热打铁,拿起桌上的火柴,继续说道:
“就这么简单的引火物,
百姓称之为‘洋火’,可见蒂法王室不思进取,到了何种地步?”
吴子玉立刻说道:
“朝中自有支持‘洋务’的大臣主持,假以时日,必定国富民强!”
陆远哈哈一笑:
“你搞错了,民富才能国强,
还有一点,权贵们之所以容忍‘洋务’,并非真的热心宏大叙事,
而是为了更好的镇压百姓,巩固他们千秋万代的权势!”
幕僚吓得魂飞魄散,结结巴巴地说道:
“你,你住口……太狂,狂妄了……”
不料,下一刻,陆远说出更惊世骇俗的话,
“倘若吴总指挥……”(本章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千余名民兵队长,是陆远在吴松战场上的胜负手,
吴子玉四千重兵围攻一团核心阵地,眼看就要全歼,
冷不防,黑夜中杀出一支奇兵,
这帮老兵不但枪打的贼准,而且,白刃战一个顶俩,
彼时,两江府兵正欢欣鼓舞之极,
就没怎么顾得上身后,于是被一家伙砸蒙了,
千余老兵以左右包抄之势,迅速打垮东面的府兵,
但他们不急着接应一团残部,
反而再次一分为二,向两翼席卷,
顿时把南北两面的府兵,打得鸡飞狗跳,狼奔猪突,
而一团长也非泛泛之辈,大声宣告援兵抵达,誓死挡住西面之敌,
不到片刻,西面疯狂进攻的府兵发现,
三面猪队友都废了,只剩他们孤军深入,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
于是,果断和光同尘,迅速撤下山包。
这一仗,双方都损失惨重,
退下来成建制的两江府兵,不足三千,
即便加上吴子玉掌握的两个后备千人队,也只有五千,
而且,全军士气,因为功败垂成,跌落到谷底,
而极东一团,也仅剩六七十人,
团长身中两弹,营连排军官十不存一,
但是,他们坚持到了最后,吴松阵地依然掌握在极东军手里。
牛行镇,伤亡过半的双方,
依旧犬牙僵持,在夜幕下,横眉怒目的舔着自己的伤口,
相对轻松一点的,是二团的次次要战场,
东西两翼的府兵,在白天付出一千人伤亡后,变得非常谨慎,
为了应付吴子玉的“夜袭”命令,
两个精明的指挥官,均派出小部队骚扰,
此举无关痛痒,不影响大局,
吴子玉在军帐中,怒不可遏,但,这次是全面溃败,
想杀人都没法执行,毕竟,法不责众,
强行军法从事,部下大概率会反水哗变……
再说了,哪个千总跟总督府,没点人情客往的关系?
最终,承担怒气的,是幕僚绘制的军事地图,
被锋利的指挥刀砍的稀巴烂,拼都没法拼。
府兵将领也都阴沉着脸,陆续收拢逃回来的官兵……
这大黑的天,好多溃兵分不清东西,
当他们发现跑错了方向,兜了好大一圈,才三五成群的返回军营,
事后,今晚的夜袭战,
被诸多军事评论员判定为,“极东自卫反击战”的转折点,
尽管,在兵力上,吴子玉仍然处于优势,
但,两江府兵却再也没有能力,或者说信心,发起过一场像样的进攻,
他们是真的被打怕了,
或者说,对叛军“钢铁般的意志”,无法理解,
这是广大底层府兵,普遍的心理认知,
相反,极东新军却士气如虹,求战心切,
从防御转向反攻,最终,毫无悬念的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当拂晓来临,三四五六团的五千生力军,
经过半夜的休整,在参谋本部的指令下,兵分三路,杀进吴松战场,
两千人围堵吴子玉本部,
两千人闪击二团西面府兵,
一千人合围牛行“两江四宝”,
吴子玉所能采取的应对之策,
只能命令二团东面两千余府兵归建,固守大本营,
同时,向两江总督董之张,申请撤回江南,
但是,董总督却久久没有任何回应,
为啥?
难道,他不明白三州合围的战略已经破产了吗?
非也非也!
董之张虽是文官,却精通武略,
他早已判明,吴松之战,非人力可以挽回,
咦?
那为何不赶紧撤兵止损呢?
如果能保留下吴子玉的小八千人马,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呃,这里面的玄妙,就在于朝堂派系之争,
董总督虽是位高权重的一方诸侯,
可他在朝堂上,却属于新兴的“洋务派”,
一直被势力庞大的“守旧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权力的争夺,派系的倾轧,从来不讲大局,
在“保守派”看来,“洋务派”获胜,简直比死了爷娘老子更痛苦,
他们无时不刻,在盼望着“三州兵败”,
以便“痛打落水狗”,让“洋务派”们永世不得翻身!
故此,在“鬼子六亲王”的暗示下,
董之张宁愿“饮鸩止渴”,也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布“撤兵”命令,
休整三天后,六千多极东军,
对两江府兵大营,完成三面包围,惟一的生路也断了,
吴子玉控制着唯一的“通北码头”,
日盼夜盼,等来的却只有董总督的四个字:
“固守待援!!!”
三个感叹号,让吴子玉如坠冰窟,
完了!
他很清楚,董之张手上压根就没有援兵,
江南江北两州也是损失惨重,不可能为了救他,再度冒险火中取栗,
两江府兵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看着一江夏水往东流,吴子玉仿佛苍老了二十岁……
而极东董事会,则笑语盈盈,
自卫反击战,极东军以少胜多,取得空前大捷,证明了自身的实力,
放眼蒂东,舍极东其谁?
然而,对于被包围之中的两江重兵集团,如何处置,意见大致分为两派。
主战派认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主和派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
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好不热闹,
最终,相持不下,请董事长出面裁决,
陆远从参谋本部赶来,
听取两方代表的陈述后,点了点头,
“当然,对于敌人,我们必须像秋风扫落叶那般冷酷!”
主战派面露喜色,主和派颇有微词,
然而,陆远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但是,无论做人做事,
都要有理有利有节,武力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
这下,两派都傻眼了,
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到底啥意思啊?
陆远笑道:
“诸位,战争基本结束,
下面要进行政治解决,我的建议是,双方进行和平谈判。”
“怎么谈?”
陆远挑起大拇指,笑道:
“这是个好问题,怎么谈,又谈些什么问题呢?诸位不妨群策群力……”
又是一番叽叽喳喳的争论交流,
最后,极东董事会派出使者,前往吴子玉的中军大帐,
“和平谈判?你们想谈什么?”
使者伶牙俐齿地说道:
“鉴于当前双方的态势,本次和平谈判有三条底线……”
吴子玉纳闷地问道:“哪三条?”
“首先,贵军必须解除武装,
千总和千总以上的将领,必须接受我方军事法庭的审判。”
“呛啷!”
一名千总勃然大怒,抽出指挥刀,指向极东使者,
“麻嗝屁,你找死?!”
使者颇有几两硬骨头,眉眼不眨地冷笑道:
“哼,我要怕死的话,还敢来吗?”
吴子玉皱了皱眉,
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再说,整个大营都处在极东军炮口之下,和为贵!
“不得无礼!”
那名千总,见唬不住使者,只能恨恨地离开大帐。
吴子玉看向使者,问道:
“士可杀不可辱,这样的条件,未免欺人太甚了吧?”
使者继续侃侃而谈,
“首先,是确保贵军不对我方构成威胁,
当然,我方会依据国际公约,保证贵军官兵的生命权。
另外,这场仗,贵方给我方,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有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吴子玉不置可否,
“继续说……”
“第二条,江北江南州的接壤郡县,以及两江州的明崇岛,
悉数划归极东郡,与此相邻的郡县,设置为缓冲区,
不得驻扎军队,不得建设军事设施,并且要随时接受我方检查。”
吴子玉的幕僚,冷汗都下来了,
“你,你这是要我们丧权辱州……”
使者嘿嘿笑道:“不同意可以继续打,反正结果没什么区别!”
吴子玉艰难地说道:“这个,我们做不了主……”
使者爽快地回复道:
“那你们口头承诺,然后睁一眼闭一眼……”
吴子玉胸闷的不行,面前问道:
“还有呢?”
使者竖起一根手指:“三州赔偿我方损失,
合计一万万两白银,并开放市场,不得阻碍商贸流通。”
吴子玉直接气笑了:
“贵方是在开玩笑?”
使者摇摇头:“我只负责传话,是不是笑话,悉听尊便。告辞!”
吴子玉忽然说道:“慢着!”
使者转身问道:“吴总指挥,请说!”
吴子玉想了想,说道:“你级别太低,我信不过!”
“哦?那要怎样?”
“明日正午,吴某在阵前恭候沈总指挥大驾!”
使者一愣,不太确定地说道:
“在下并未接到这方面的指示。”
吴子玉忽然心情好了起来,
“哈哈哈,听闻沈总指挥勇冠三军,
不过嘛,若他不便驾临亦无妨,可由他人代劳!”
信使走了,
对吴总指挥的机智,有部下大加夸赞,
“想那臭卖鱼的胆小如鼠,定然不敢前来冒犯总指挥的虎威!”
吴子玉冷冷的看了千总一眼,转身进入后帐。
那千总莫名其妙,悄悄向幕僚打听,
“唉,你说错话了!”
“说错?错哪儿了?”
“若对方真的胆小如鼠,我们又有什么光彩的呢?”
众将顿时明了,均一脸黯然,
幕僚又说道:“倘若明日,他真的前来赴会呢?”
有人惊讶地问道: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不会这么傻吧?”
幕僚遥望帐外,叹息道:
“非常人,行非常事,谁说的准……散了吧!”
隔日正午,吴子玉命人在两军中线上,搭起一座凉棚,
再摆上一席酒水,只留他和幕僚,静候极东之主沈北玄的到来。
眼看烈日悬空,午时将至,
为了宽解脸色阴沉的总指挥,幕僚笑道:
“想必,沈总指挥事务繁忙,不得空闲啊!”
吴子玉平静地说道:
“易地而处,鱼肉刀俎,来与不来都没所谓……”
话音未落,却见两骑骏马,自极东军阵线后方飞速而来,
幕僚张大嘴巴,喃喃道:
“咦?不会吧……”
吴子玉霍然起身,驻足凝望,
陆远和伊丽莎白联袂而至,来到棚前,双双翻身下马。
陆远看向案桌后的吴子玉,笑道:
“吴总指挥,久等了!在下,极东沈北玄!”
吴子玉点点头,迎出棚外,
“败军之将,吴子玉,恭候沈总指挥大驾!”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这位是英吉沙国的商团代表,伊丽莎白女士!”
双方寒暄之后,一同进入凉棚,坐下之后,开始吃喝,
喝了两杯,对洋人比较敏感的吴子玉,借故询问,
“伊丽莎白女士,因何而来呢?”
陆远笑着解释道:
“应该算是第三方代表,
见证贵我双方的谈判,以及后续的执行。”
伊丽莎白不太娴熟地,用蒂法官话说道:
“九国商团认为,和平非常重要!
对于你们的谈判协议,任何一方都必须认真履行。”
依据事先安排,吴子玉幕僚率先抱怨,
“沈总指挥,明人不说暗话,化干戈为玉帛,
确实功德无量,但,你们三个条件实在太过分了,
是我们完全没办法答应的,还请贵方拿出有诚意的条款……”
陆远微微一笑,说道:
“其实,不瞒吴总指挥,
最开始,我倒还真有个‘诚意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吴子玉放下酒杯,笑呵呵地说道:
“吴某一向光明磊落,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沈总指挥但说无妨!”
“好!只要吴总指挥率部向极东投诚,我方便既往不咎!”
“嗯?!”
幕僚大惊,
他深知官场险恶,
董之张的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话一旦传入总督耳中,吴子玉的前途就完了,
换言之,他也就跟着一起倒霉,
或许有人会说,只要吴子玉义正词严的拒绝,问题不大,
但,只要成心挑刺,吴子玉一百张嘴都说不清,
毕竟,守旧派势力很大,一个两个都拿着放大镜找茬,
“你吴子玉要是没有二心,为何私下与叛军首脑会面?”
“一次不忠,终生不用!”
“就算摆四万头猪,叛军一个月都捉不完,还有脸说赤胆忠诚?”
吴子玉也是混官场的,自然深晓其中利害,
但是,他到没幕僚那么慌张,
“沈总指挥何出此言?”
“吴总指挥,睁开眼看看吧,时代已经变了!
蒂法朝廷昏庸腐朽,无官不贪,民不聊生,注定没有前途的!”
吴子玉轻“哼!”一声,
“以一隅之地,对抗朝廷,沈总指挥倒是很有自信啊?”
陆远微微笑道: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
如今,民心在我不在朝,
否则,吴总指挥与我,也不会有今日相见的机会!”
吴子玉张口结舌,欲言又止,
陆远趁热打铁,拿起桌上的火柴,继续说道:
“就这么简单的引火物,
百姓称之为‘洋火’,可见蒂法王室不思进取,到了何种地步?”
吴子玉立刻说道:
“朝中自有支持‘洋务’的大臣主持,假以时日,必定国富民强!”
陆远哈哈一笑:
“你搞错了,民富才能国强,
还有一点,权贵们之所以容忍‘洋务’,并非真的热心宏大叙事,
而是为了更好的镇压百姓,巩固他们千秋万代的权势!”
幕僚吓得魂飞魄散,结结巴巴地说道:
“你,你住口……太狂,狂妄了……”
不料,下一刻,陆远说出更惊世骇俗的话,
“倘若吴总指挥……”(本章完)